葫芦岛市南票区以党建为统领,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从群众需求出发,推动幸福新农村建设走深走实,让乡村既有“宜居颜值”,更有“幸福内涵”,全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以组织振兴为“本”,助推幸福新农村“稳根基”。全面实施新时代基层党建“争先”工程,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全区135个村党支部全面进步,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普遍提升;台集屯镇英房子村“绿韵田园”、缸窑岭镇孟葡村“生态强基,乡村兴邦”等一批特色党建品牌逐步成型,“一村一特色、一乡一亮点”的创建格局初步构建。持续推进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以“创建示范、树立标杆”为抓手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打造了30个“幸福新农村样板点”,让村民在参与中共享发展红利,金星镇英守堡子村依托近郊区位优势,建立“棚菜+大田”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建成320个高标准温室大棚,每个棚年均收入10万元左右,年均带动亩产增收3万元以上。
以产业振兴为“翼”,助推幸福新农村“展宏图”。持续深化“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因村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出集体经营、入股经营、产业带动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大兴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310名村民入社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特色产业,建温室大棚345栋,年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每年农户可实现稳定增收10万元。暖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党组织入股方式规模化生产当地特产“北边黄瓜”,建有大棚90余个,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深入实施“党建聚力工程”,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民俗文化游、红色文化游等,探索实践出“党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开展“缸窑岭明性寺景区冰雪花灯会”、缸窑岭民俗文化节、虹螺岘桑葚节等文旅活动4场次,“非遗·影像展”实现集中展播,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以人才振兴为“源”,助推幸福新农村“蓄活力”。紧扣村“两委”换届关键节点,精准摸排、系统建立潜在“头雁”人才库,储备村级后备力量665人。创新推行“结对帮带”机制,组织现任村干部与后备人选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通过“手把手”经验传授、“面对面”实践指导,助力后备人选快速成长成熟。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将培育本土电商人才、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作为核心抓手,高标准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数商运营中心,以“直播助农、产销对接”为目标,开展乡村全面振兴“抖音电商”百人主播孵化行动、举办青年电商培训班。通过全链条培养模式,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大学生、创业青年、乡村致富带头人及有意愿的群众提供免费培训,累计培育专业电商人才38人,带动相关产业年增收达70万元,切实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以文化振兴为“魂”,助推幸福新农村“强底蕴”。紧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累计举办文艺汇演、“赏年画・过大年”民俗体验、孝道文化讲座、家风故事分享会等文明实践活动50余场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等主题文艺演出活动,涵盖非遗展示、传统民俗表演等内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强化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发放宣传品、制作公益广告、发布《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推送电子海报等多元形式,营造文明新风尚。积极推进先进典型选树培育,暖池塘镇暖东村、张相公屯乡倒流河子村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以生态振兴为“基”,助推幸福新农村“绘新颜”。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优势,推动乡村生态环境从“局部改善”向“全域提质”转变。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治理,累计投入人员72506人次,出动车辆15265车次,清理转运垃圾22835吨,清理“两高”沿线垃圾230余吨,全区种植花草面积达21万平方米,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坚持“一村一韵、因地制宜”,在全区村庄主要道路两侧、公共场所等显著位置书写感党恩标语,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党的关怀;依托南票区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在拥有红色历史记忆的村庄,打造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文化墙,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成为村庄增靓的独特标识;充分利用乡村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与气候条件,打造万亩杏林、千亩梨园,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的生态旅游模式,让自然景观成为南票乡村“颜值”与“价值”双提升的重要支撑。(中共葫芦岛市南票区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