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房县地处偏远山区,留守儿童占比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因长期受关注不足,呈现“低龄化”“隐匿化”“突发化”趋势,影响学生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针对这些问题,房县从健全组织领导与全链条防护机制、强化专业队伍建设与家校协同互动、激活社区支持联动与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构建多部门协同防护格局四个维度,系统推进山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健全组织领导与全链条防护机制,是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根基。一方面,房县将该工作纳入地方民生实事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为重点民生任务,并建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12个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资源调配、部门协作等重大事项,从顶层设计打破壁垒、统筹落地。另一方面,完善“预防-预警-干预”全链条机制:预防环节,组织专家编写涵盖情绪管理内容等适配山区学生的课程,保障中小学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为每名学生建立“一生一策”动态电子档案;预警环节,构建四级网络,明确班主任每周排查、年级组每月评估、学校心理中心专业测评、家庭与社区及时反馈的职责;干预环节,规范处置流程,要求学校组织应急队每学期演练2次以上,与县精神卫生中心开通24小时“绿色转介通道”。
强化专业队伍建设与家校协同互动,是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质效的核心抓手。队伍建设上,房县实施“全员提升计划”,实现班主任、思政教师心理健康C证持有率100%;每年组织300余人参与种子师资研习营,邀请武汉大学等高校专家开展案例教学,还选派60余名骨干赴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接受1-2个月专项培训,全面提升教师识别与干预能力。家校协同上,以“家长学校”为核心,针对新生家长、留守儿童家长开展专题培训,年培训超2万人次;通过官方公众号“房县教育”、短视频平台“房县心育”等渠道,每周推送心理健康科普,覆盖家长超10万人次,推动家校同步干预、形成合力。
激活社区支持联动与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是填补心理健康服务盲区的重要举措。社区(村)层面,协调20个乡镇281名网格员任“校外心理观察员”,每周至少1次走访困境学生,记录情况并反馈学校,同时打通困难家庭信息壁垒,助力学校精准制定帮扶方案。社会力量方面,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有效弥补了学校预警在课后、假期等课外场景的空白。同时依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招募60余名专(兼)职人员组成“心微光”等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心理团辅进班级”、节假日心理援助等活动,服务学生超8000人次;合规授权团队接入学校平台,共享干预记录信息,实现“校园-社区”服务无缝衔接,避免服务中断。
构建多部门协同防护格局,是凝聚心理健康育人合力的必要保障。县教育部门联合县公安、网信部门,开展4次校园周边网络环境整治行动,查处违规场所、打击不良信息传播,并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防范网络心理风险。同时,与县卫健、妇联、团委建立月度共享机制:县卫健部门月派医生进校园评估、协助转介;县妇联实施“母亲素养提升工程”,强化家庭支持;团县委组织“青春向阳”活动,年覆盖青少年超5000人次。最终形成“教育牵头、多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筑牢全方位防护网。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关乎学生成长成才、民族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未来,房县教育部门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联合县直相关单位,持续为山区留守儿童筑好“心灵暖巢”、织密“守护密网”,助力更多山区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为其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赵虹 陆冰霄,分别系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门古寺镇组织、统战委员;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门古初中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