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是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骨干力量”。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存在老龄化、学历低的特点,对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党员教育不能脱离乡土实际,既要坚守政治本色、体现“党味”,也要贴近群众生活、充满“土味”,真正实现教育入脑入心、务实管用。
以乡土文化为切入点,打造接地气的教育课堂。乡土文化里藏着农村党员最熟悉的记忆与情感,以其为切入点,才能让教育课堂有温度、有共鸣。要突破人的限制,围绕村庄每月重点工作、民生难题设置讲课主题,积极邀约本地老党员、有为乡贤参与授课,在党课中融入方言俚语、田间故事,增强党课亲和力;也要突破时空的限制,跳出“会议室授课”的固定模式,将田间地头、门前街道拓展为培训的阵地,通过日常交谈渗透理论,让党课教育润物细无声;更要突破形式的限制,将有历史记忆的老村庄改造为红色研学基地,联合本村青年大学生开展“红色剧本沙盘”等活动,引导党员在沉浸体验中深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使命担当。
以产业发展为关键点,定制实用化专项培训。党员教育培训旨在让党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需精准对接乡村全面振兴实际需求,设计培训内容。要先做足“需求调研”功课,排摸梳理需求清单,开设订单式课堂,对症下药。围绕村务党务,邀请党建、财务等领域专家讲授基层党建工作、三资管理等方面内容,建立村村结对方式,邀请强村书记到弱村开展集体经济发展授课;针对农业农技需求,联合农科院开展果蔬培育、畜禽养殖、病害防治等技能培训,培养农村党员成为乡野田地中的专家;面向农村电商、文旅等新业态,设立“乡村创客孵化营”,鼓励党员牵头开展小微创业项目,并提供资源对接和导师辅导。
以服务治理为落脚点,构建长效化作用机制。党员教育的核心是“以学促行”,应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让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在线”。要分类激发党员力量,利用银发党员经验足、威望高的优势,组建“乡贤调解队”“红色宣讲团”等,提高农村矛盾化解效率、乡村文化普及率;动员青年党员多思考、多琢磨,通过乡村青年沙龙、“金点子”征集等活动为村庄规划、产业升级建言献策;统筹流动党员资源,通过在外党员资源对接用工需求,实施“归雁工程”引导党员返乡创业带动致富。同时,探索推行“项目领办积分制”,将党员参与助老、调解、增收等行为量化积分,每月公示、每季评优,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长效服务机制。
(浙江省瑞安市南滨街道办事处 李曼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