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以青春“点滴”之功聚时代奔流之势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从长江岸线的货轮穿梭,到运河古埠的桨声灯影,从太湖之滨的芦苇摇曳,到黄海之畔的万鸟翔集……在江苏“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水脉肌理里,流淌着“依水而生、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灵动底蕴。当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在江苏各地蓬勃展开,一幅幅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幸福画卷徐徐铺陈。青年一代,正勇立潮头,以青春“点滴”之功铸时代奔流之“势”,在这片广袤大地共同谱写发展华章。

用“心”护澜,把生态答卷写在湖荡湿地。在长江奔流入苏的起点,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经过多年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稳定栖居,“鸟中大熊猫”黑鹳隐者“出山”,截至2025年9月,新济洲已记录各类生物资源达1937种;在徐州丰县大沙河,一场跨省协同治理的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还将整体水面拓展至2万亩,让原先的“浑水汤”蝶变为水鸟栖息翱翔的最美风景线;坐落在邵伯湖西岸的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从曾经的“渔花子村”摇身变为国家级“最美渔村”,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些成功实践,每一笔都描绘着江苏的碧水蓝天,更笃定了青年们心中“生态账”就是“长远账”的信念,要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与恒心,用脚步丈量水情,用行动守护水清,让江河可亲、水美可感、幸福可及。

以“智”蓄势,为千年水脉插上数字之翼。水的传承,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大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运河通”AI讲解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让游客与运河实现“智能对话”;世界首创生态清淤一体化水上平台“太湖之光”,日均清淤量达8000立方米;河海大学110年以来培养了一代代扎根江河的治水人才,为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智慧水利等领域带来诸多科技突破……在前进的浪潮中,当代青年正用创意激活古老水文化,以创新赋能大国水网,让千年水脉迸发“现代活力”。

聚“力”兴波,将担当实干注入发展洪流。踏足江苏,循水而行,从历史长河中走来,向民族复兴处奋进,不变的是青年肩头的使命与责任、勇气与担当。阅兵场上光荣受阅的“刘老庄连”,永不取消的番号背后是一往无前的忠诚热血; “苏超”热度节节攀升,商文体旅全面开花。作为发展的“生力军”,青年血脉里流淌着红色基因,凝聚着不屈斗志,奔涌着无限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期待更多新时代青年将青春理想融入发展实践,以担当实干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尽展青春风采,书写青春答卷。(朱杰敏)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