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的现实挑战、主要方向与优化路径

【摘要】科学管用的督查检查考核机制是引领改革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也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抓手。当前,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仍面临体制惯性形成的“考核依赖”、执行加码造成的“变形走样”、问责泛化引起的“负向激励”等挑战。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握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方向,采取以“严”字当头、把“减”法用好、从“实”处落脚等优化路径,持之以恒地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

【关键词】基层减负 基层考核 化繁为简 整治形式主义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5.18.0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树立威信,支持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如何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作出“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七个方面的细致规定。[2]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是我们党推进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的重要抓手,更是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动为基层减负,“强调要化繁为简,不搞‘繁琐哲学’,把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3],激励他们为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冲锋在前、建功立业。

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的现实挑战

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已就基层考核的种类、内容、指标、方式、结果运用等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和有效的操作规范,并以人民满意为重心持续优化完善基层干部考核体系。[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逐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督查检查考核机制。但由于观念偏差、体制惯性等原因,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仍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

体制惯性形成的“考核依赖”。一段时期以来,自上而下的考核“无所不包”,自下而上的应付“无所适从”,导致揠苗助长、过犹不及的后果。尽管党中央已就相关问题督促整改,但根据一些地方政府公开通报情况,基层考核过频过繁的问题仍未彻底根除,考核体系繁琐、指标细碎、分值浮夸、频率过高、标准模糊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经过持续整治,一些地方政府虽不再追求考核内容的“全面”,考核方式的“细致”和考核分数的“精确”,但由于体制惯性和惰性,仍然依赖于逐级开会、发文、督查、考核,泛化运用“责任清单”“落实到人”制度,致使基层干部深陷“文山会海”,被迫专注于“虚功”、沉迷于“亮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动中心工作的进度,违背了通过考核敦促落实、激励实干的初衷。

执行加码造成的“变形走样”。繁琐复杂的考核要求,往往按照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的要求,层层传导至基层。在层层传导的过程中,一些单位部门为了甩锅卸责层层加码,落到基层时已经“变形走样”,远超基层承受能力。个别负责考核的干部也敷衍于蜻蜓点水式的“考察调研”,以“看材料”“听汇报”代替“走基层”“察民情”。基层组织、基层单位、基层干部在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严苛的问责机制之下,难以如期完成层层加码的考核任务,只能被迫采取“拉长、吹大、垫高”等方式给政绩“注水”,以虚假的数据应付繁琐的考核。甚至有个别领导干部为捞取政绩、谋求提拔,主动授意下属单位虚报数据、造假注水,所造成的后果更加难以弥补。威海市委原书记孙某信奉“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制定脱离实际的虚高目标,还要求下属虚报经济数据。贵州独山县的“天下第一水司楼”、柳州被拆的烂尾轻轨墩柱等,都是当政者脱离实际,依靠注水“政绩”邀功造成的资源浪费。

问责泛化引起的“负向激励”。细致繁复的考核体系旨在对基层进行赋能增效、对干部进行奖优罚劣,问责、问效本是考核结果运用的重要方式。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进工作,泛化运用问责、问效工具,成为套在基层干部头上的“紧箍咒”,迫使他们将精力投注于华而不实的评比达标、总结汇报等形式和虚功之上,影响了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的本职本分。考核中的“繁琐哲学”、问责泛化的实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源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5],出现以“发文件”“喊口号”代替“谋实招”“干实事”,以“秀特色”“亮品牌”代替“找矛盾”“破难题”的怪象,最终使群众利益受到损失,引起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反感,一定程度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进而损害党和政府的政治权威。

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的主要方向

基层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是谋改革、促发展的中坚力量,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变化万千。应通过科学规范、简单有效的考核体系,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激励基层干部锐意进取、大胆开拓。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的当务之急在于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以简洁明晰而又科学管用的考评体系,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化繁为简并不意味着“一刀切”或“一放了之”,而是在坚持方向性原则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要文件精神,明确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的主要方向,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三个方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6]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树立政绩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谋发展。“党员干部的政绩如何,终究要看实实在在的发展成色、真真切切的群众脸色。”[7]因此,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简洁而不失简单,让考核回归奖优罚劣、促进发展的本位。把广大基层干部从繁琐考核中解脱出来,引导和激励他们始终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专注于抓改革、促发展的中心任务,心无旁骛地做好群众工作,多办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难事,多解决些群众牵肠挂肚、急难险重的问题,而不是浮于表面、夸夸其谈的虚功,确保始终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8]。基层干部的“大算盘”即中心任务,就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在基层落地、落实、落细。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在进行考核体系设计时,着眼于发挥以考核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功能,引导基层干部到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第一线去干事创业。科学规范、简单有效的考核体系,应宽容对待基层干部在推动改革过程中造成的失误,激发他们围绕解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真正让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千千万万党员干部以坚定的信念、昂扬的锐气和拼搏的斗志勇担使命、奋发作为。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的目的,是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是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手段,也是后者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基层党建、党风廉政、招商引资、信访工作、社会治理、项目建设等若干方面。基层干部是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的第一责任人,面临的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繁重,面临的安全环境复杂多变。建立科学规范、简单有效的考核体系,就要充分考虑基层工作的特殊性,真正做到考得准、考得精、考得实,让基层干部从沉重繁复的考核“枷锁”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促发展、谋改革上,真正让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的优化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搞建设、抓改革“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9]。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就是切实抓住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牛鼻子”,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当前,全党正在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有关“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层级法规制度,坚持以“严”字当头,把“减”法用好,从“实”处落脚,多措并举优化完善基层考核体系,真正实现基层考核化繁为简。

以“严”字当头,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近年来,党中央连续召开专题会议、印发相关文件,不断健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在切实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方面提出许多严格要求、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推进相关工作的坚强决心和科学布局。当前,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要坚持“严”字当头,把这些严格要求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领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用系统观念谋划基层考核工作,强调建立科学考核长效机制的重要性,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破形式主义之弊、减基层负担之重,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促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凝聚起全党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在中央和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定期通报的各类典型问题中,许多都和违反考核规定有关,释放了党中央动真碰硬的强烈信号。近两年来,党中央连续召开数次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就如何着力完善考核办法,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切实解决过频过繁问题,进而为基层减负和赋能提出明确要求,为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立下了铁规矩、硬杠杠。

为基层减负制定权责清单。包括考核过频过繁等在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职责边界不清晰、权力责任不一致。考核化繁为简的前提是减负,减负的关键是明晰权责,即先厘清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才能让基层干部知道如何开展工作,进而明确考核工作如何聚焦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10]明晰权责从制定两张权责清单入手,一是上级部门关于基层工作的权责清单,明确本部门哪些工作该由基层参与;二是基层单位工作范围清单,明确基层单位应该承担和禁止的工作事项。唯有理清基层权责边界,制定基层权责清单,才能进一步明确基层考核的范围和重点,为考核化繁为简乃至基层减负明确方向。制定基层权责清单并非唯“清单”是从,而是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完善举措、纠正偏差,让“问题清单”成为“成果清单”。

严格落实考核的法规制度。党的十九大以来,从党中央到各部委,再到省区市和基层,连续出台了许多有关优化考核工作的法规制度,织就了严密、严实、严肃的法规之网。《中国共产党章程》强调,“党重视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11],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在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12]等行为纳入处分范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各级党委统筹协调……不断增强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减轻基层负担”[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提出严格计划和备案管理、改进方式方法、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等要求[14],为地方和部门切实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提供重要制度遵循。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的《公务员考核规定》等法规制度,也为推进基层考核化繁为简提供明确参照。

把“减”法用好,聚焦关键指标优化考核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15];《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等相关文件也把统筹考核次数、压减考核指标、合并考核事项等作为改进考核方法的重要手段。推进考核化繁为简,做好“减”法是起点,从减少数量、简化形式再到聚焦关键、突出重点,是一个既需统筹兼顾,又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数量“减”下来,形式“简”下来的同时,还应突出问题导向,通过考核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把考核总量减下来、频次统筹好。对考核事项实行严格计划和备案管理,“省市县三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合理统筹对基层的督查检查事项”,“县及以下单位的所有考核事项合并开展”[16]。将各类考核事项进行统筹调度优化,把日常考核、分类考核、专项考核结合起来,把纪检监察、基层巡察和各方面监督统筹起来,建立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统筹联动的考核工作机制,近距离、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干部,力促信息资源共享和考核结果互认,确保考核结果的公信度和适用性,使选拔出来的干部令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把考核材料减下来,精度把握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不把是否开会发文、拍照留痕、制作学习笔记等作为评判工作优劣的标准”[17]。为此,应加强职能部门的统筹联动,破除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强化材料清单管理,“推动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把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18]。主动创新网络时代考核工作新机制,通过基层治理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等载体,构建“一次录入、随时查阅、多方共享”的数据调取模式,极大减少材料报送、提高考核效率,真正实现“无感、无痕、无形”考核。

把考核指标减下来,“焦距”调整好。“压减考核指标,压缩提供材料的文字量,突出考核重点,不层层加码,不‘搭车’设置考核内容。”[19]应突出考核的主线和重点,进一步统筹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年度述职等考核类型,“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切实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20],聚焦关键指标,精简重复指标,合并相似指标,既要考察基层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的成效,又要考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履职能力等要素,还要深入群众听风评、贴近生活看兴趣,全面考察干部的道德操行、生活作风。需要注意的是,“做减法”不等于“一刀切”,而是在坚持统一标准权威性的基础上,照顾不同岗位、地域和行业的特殊性。

从“实”处落脚,考出实绩实效强化结果运用。基层考核工作处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最前沿,链接千万基层干部和亿万人民群众,只有坚持从“实”处落脚来进行考核体系设计和成果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好科学考核体系的导向、规范和奖惩作用,把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放在改革发展的前线。

考核内容要实。基层考核体系的设计、运行和落实,要围绕党和国家的核心利益、根本立场来展开,才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应把政治素质放在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的首要位置,“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21]。具体来讲,应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和要求,着重考核干部的政治领导、改革创新、驾驭风险等实际本领,注重考察干部的理想信念、开拓精神、思想品德等精神状态。党员干部应“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人民最需要什么就抓什么。同理,人民最看重什么,考核就重点关注什么,如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全面振兴、民生保障等,从这些重点工作中考察基层干部推动改革创新的本领和实效。

考核方式要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22],即综合运用平时监测、动态评估、实地调研等方式对考核对象进行立体考核。应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把考核工作融入日常、严在平时,直观了解和推动基层工作的进展,准确把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潜在能力,及时反馈和督促整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还应注重在紧要关头、重要关口,考核干部的担当精神、应变能力和驾驭本领,“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23]。为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应善于走进干部的“工作圈”“朋友圈”“生活圈”,通过兴趣爱好、生活情趣、格局视野来考察其能力素质。

结果运用要实。只有切实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相结合,才能使考核真正发挥“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为此既要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活泼局面,通过考核来选拔那些勇于开拓奋进、关键时刻能扛硬活能打胜仗的干部;又要建立惩戒机制,对于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关键时刻临阵退缩,在斗争面前明哲保身的干部则“坚决不用”。对于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考核部门要排查到底、动真碰硬,基层部门要主动认领、立行立改,针对违纪行为的严重程度选择对应的处理方式。在运用考核结果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统筹做好追责问责和容错纠错工作,不得以问责代替整改……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24]。如此方能维护基层干部个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巩固基层队伍的团结稳定。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24CDJSKXYMY10)

注释

[1]《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人民日报》,2025年5月21日,第1版。

[2][14][16][17][19][24]《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人民日报》,2025年8月7日,第1版。

[3]《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以作风建设保障改革促进发展》,《人民日报》,2024年8月20日,第4版。

[4]李济时:《建立完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国家治理》,2024年第17期。

[5][15]《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311、344页。

[6]《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人民日报》,2022年3月2日,第1版。

[7]赵成:《警惕“三拍”干部背后的政绩冲动》,《人民日报》,2025年8月12日, 第19版。

[8]《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1日,第1版。

[9]《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人民日报》,2015年1月25日,第1版。

[10]《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人民日报》,2024年4月26日,第1版。

[11]《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6页。

[1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第57页。

[13][21]《十八大以来廉政新规定》2024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第817、54页。

[18]《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人民日报》,2024年1月30日,第1版。

[20]吴兴德:《考核勿搞“繁琐哲学”》,《人民日报》,2024年10月10日,第9版。

[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18页。

[2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第46页。

责 编/韩 拓 美 编/周群英

Streamlining Grassroots Assessment: Practical Challenges, Core Directions,

and Optimization Paths

Wu Xingde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serve as a "baton" and "vane" for guid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also act as a key tool for advancing the regularization and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work style construction. Currently, efforts to streamline grassroots assessment still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assessment dependence" formed by institutional inertia, "distortion and deviation" caused by over-empowerment in implementation, and "negative incentives" triggered by the overgeneralization of accountability. It is imperative to implement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s and instruction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nd the decisions and arrangements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dhere to core directions including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philosophy,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the effective rectification of formalities for the sake of reducing burde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Furthermore, we should adopt optimization paths such as taking "strictness" as the priority, making good use of the "reduction" method, and focusing on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so as to persistently promote the streamlining of grassroots assessment.

Keywords: grassroots burden reduction, grassroots assessment, streamlining, rectification of formalities

[责任编辑:韩拓]
标签: 基层减负   整治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