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贡献与世界意义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指导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深刻影响世界,为当代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更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重要路径,彰显出宏伟的历史视野与高远的世界眼光。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要努力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努力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参与者,携手共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关键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生态文明 理论贡献 世界意义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5.18.001

【作者简介】俞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环境战略与政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全球可持续发展等,主要论文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伟力》《破解全球环境治理难题》《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纲领。既深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观照人类共同未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福祉提供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背景。发端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经历与认识思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的思想酝酿和实践探索,以及长期重视生态环境的真情实感。2020年1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中指出:“40多年前,我在中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劳动生活多年,当时那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曾因过度开发而受到严重破坏,老百姓生活也陷于贫困。我从那时起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同志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期间,带领村民学习沼气技术,修建沼气池,亲身经历了人与自然相处的艰难岁月。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主持制定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这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开始关注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警惕在发展中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蕴含着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雏形。在福建工作时期,习近平同志五下长汀,大力支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在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在全国率先谋划生态省建设,推动实施林权制度改革。这些实践和理念,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和思想铺垫。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考察湖州市安吉县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之后在《浙江日报》发表文章深刻阐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战略高度指明绿色变革的发展路径。

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和生态智慧。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了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繁衍不绝的重要原因,倡导“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和独特标识。[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思想,将天、地、人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强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从术语表达上看,山水意象体现了中华先贤对自然的审美和认知,[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语境之中,是在中华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精神财富。

契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其核心在于通过辩证思维重构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既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科学内核,又以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这一辩证关系具象化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体现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生态价值的优先考量,同时将生态环境视为一种基础性、战略性的“生产力”,并将保护、修复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视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本质是将“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力核心要素,要求推动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4]

顺应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实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破解了这一发展难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只有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明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强调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阐释。突破传统价值理论局限。受工业文明主客二分思维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常被视为二元对立关系,[5]“先污染后治理”“要发展就顾不了环保”等错误观念一度盛行。一些国家长期将自然单纯视作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忽视其固有价值与多元价值属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狭隘认知,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一方面,该理念明确绿水青山的生产性,森林、矿产、水资源等自然资本不仅为传统产业提供基础原料,还催生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另一方面,区别于传统将自然经济价值局限于一次性资源开采、初级产品生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生态优势能转化为可持续经济优势。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优质生态空间与自然资源愈发稀缺,生态破坏、资源枯竭问题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自然资本的稀缺性与保值增值,推动生态系统质量与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实现辩证思维的深化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蕴含着发展阶段论思想,揭示了不同发展时期经济与生态关系呈现的不同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阶段”论述,即“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清晰勾勒出经济与生态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与之相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秉持动态平衡观,既承认绿水青山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也警示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尤其在特定阶段和局部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可能存在不平衡甚至矛盾,如一些传统工业地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常面临技术、资金、就业安置等现实难题,短期内削减污染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往往会影响其经济增速。对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倡导运用发展眼光和辩证思维,要求各地依据不同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在发展中寻求经济与生态动态平衡,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绿色技术创新等举措,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经济发展效益,实现二者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格局。

创新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传统发展模式下,生态环境保护常被视为经济发展附属环节,主要采用末端治理方式,往往治标不治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创了全过程、全链条的生态实践新路径,创新实践主体参与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生产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核心,引导传统产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降低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在生活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使公众形成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生活习惯。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方位创新,明确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归属,为生态资源市场化配置奠定基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交易模式,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历史视野与世界眼光。人民性与人类性相统一的生态福祉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诞生之初便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内在统一关系,既立足中国民生福祉,又观照人类共同未来。这一理念不仅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南,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探路,生动体现“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根本立场,彰显了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实践方法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道,“中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替代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范式”。[6]这一理念从安吉余村走向世界舞台,体现着从民族情怀到人类关怀的升华,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展现出超越民族国家的思想高度。

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系统方法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破解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元对立的世界难题,开辟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辩证思维和方法论指导。一方面表现在其超越“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路径,认识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的辩证统一关系;另一方面体现为其构建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进行一系列开创性探索,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仅进一步破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制度难题,更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理念传播与制度构建相统筹的全球示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价值共识转化为制度刚性约束,进而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出“理论—制度—实践”的互动逻辑,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知行合一的示范。积极传播先进的生态理念、务实推进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和全球环境治理规则制定,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中国实践上升为国际共识,不仅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话语权,也为破解全球环境治理碎片化、增强多边合作有效性贡献中国方案,彰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创造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我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以北京市为例,2024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7]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生态系统修复规模空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21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我国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堪称全球“绿水青山”的典范。

推动人类文明向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关键一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新时代以来,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超过35%,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态势。其中,2012~2022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8]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2024年,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18%,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3.2%,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8.6%,[9]在推动国内工作的同时,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如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机制支持发展中国家,在电力行业转型、绿色金融创新、全球生态治理等方面,成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10]

制度、价值与行动的三维突破。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建章立制工作,出台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规章制度,基本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载入党章和宪法,先后制定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30余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建立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11]此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持续深化,为破解全球生态治理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惠益全球

积极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国际社会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提供思想启迪。2016年5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在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发布,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成效,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呼吁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比如,2021年4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又如,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再如,在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提出,“我们要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尽管世界各国间存在政治博弈、经济竞争和文化差异,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倡导的“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已成为全球在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广泛接受的核心理念和共同话语。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中国引领者地位;中国将经济增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向世界提供了有益经验。[12]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获得者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十分精妙的理念,我们应该将其推广到全世界。[13]“西方绿色GDP之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消解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二元对立,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14]曾任摩洛哥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的西迪·巴加利指出,“中国能找到这样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的致富路,令人钦佩”。[15]

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为全球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参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参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实践为全球发展提供案例样板。全球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工程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效阻止土地沙化进程,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实现从毁林开荒到增绿生金的蝶变,先后获得“全球500佳”奖章(“地球卫士奖”前身)、“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等荣誉,相关经验得到非洲联盟主导的“绿色长城”计划的借鉴。浙江省探索“市场化垃圾收集—高值化资源利用—国际化认证增值”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构建多方主体参与、市场与产业相互链接的治理格局,实现资源循环、减污降碳、共同富裕融合发展,获联合国环保领域全球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指明方向。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从全球环境形势看,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全球环境治理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低迷,亟须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为在全球范围内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建设生态友好型世界经济、携手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经验走向世界、惠益全球。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胸怀天下,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中国秉持“授人以渔”理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付诸“一带一路”建设、“南南合作”等合作机制中,让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切实从中受益。比如,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太阳能、风能和水电等绿色项目,将自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做法、技术和经验分享出去,推动该理念在当地落地生根,为提升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环境危机愈加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际社会应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努力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好指引。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努力构建适合自身的话语体系,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好地指导解决自身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积极借助全球环境治理平台,积极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全球更大范围内的地区和国家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受益,让世界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

努力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模范践行者,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更大动力。摒弃西方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助力。

努力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参与者,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更强保障。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深刻认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等全球环境议题过程中,着力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同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减少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携手共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筑牢人类文明的存续根基。

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年的历史节点,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双重危机,中国需要继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完善区域协同与全球治理制度,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更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贡献东方智慧。

注释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7页。

[2]黄承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人类发展观“术语的革命”》,《人民日报》,2025年5月14日,第9版。

[3]潘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中国生态文明》,2015年第3期。

[4]俞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性创新》,《人民论坛》,2025年第15期。

[5]冯建军:《类主体:生态文明教育的人性假设》,《教育研究》,2019年第40期。

[6]《读懂“两山”理念的时代意义和世界价值》,《光明日报》,2020年8月15日,第1版。

[7]孙金龙:《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中国生态文明》,2025年第2期。

[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说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成就》,2023年7月24日,www.ndrc.gov.cn/fggz/hjyzy/hjybh/202307/t20230724_1358678.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https://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202506/P020250604527010717462.pdf。

[10]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行动》,2025年3月26日。

[11]孙金龙:《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人民日报》,2024年8月30日,第9版。

[12]专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展现中国引领者地位——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2021年10月10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1-10/11/content_5641844.htm。

[13]孙灵萱:《联合国副秘书长索尔海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中国智慧》,2018年7月6日,http://guoqing.china.com.cn/2018-07/06/content_55261477.htm。

[14]小约翰·柯布:《中国是我们的希望》,《人民日报》,2020年9月2日,第3版。

[15]《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问答》,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5年,第18页。

责 编∕邓楚韵 美 编∕周群英

Th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and Glob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Yu Hai

Abstrac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riched and developed in practice. It has not only transformed China and guided the country to achieve remarkable and world-renowned achievements, but also exerte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orld.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glob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and further points out a crucial path for building a clean and beautiful world and forg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demonstrating a broa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a farsighted global vision. Standing at a new historical juncture, we should strive to be active communicators and model practitioners of the "Two Mountains" concept, as well as important participants in jointly building a global community of life. We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global home where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progress in coordination, 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Keywords: the concept of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global significance

[责任编辑:韩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