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 > 正文

【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调查研究要在细微之处下功夫

幻灯片-理想中国·青年学习班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精粹不在汇报之中,不在数据之内,而往往藏匿于那些鲜为人知的“后院”与“角落”。这些看似边缘之地,恰是社情民意的富矿,是矛盾问题的原发处,亦是破解难题、创新思路的钥匙。真正有价值的调研,当放下身段、迈开双腿,主动走进这些细微之处,于角落中见真章。

“后院”与“角落”,或许是远离交通干线的偏远村落,是城市地图上模糊的棚户区,是生产线末端的嘈杂车间;也可能是需要被关注的弱势群体,是政策执行中“最后一公里”的梗阻地带,是数据背后那些无法被简单量化的事件与情感。这些往往是检验政策成效、洞察真实情况的试金石。

欲得真知灼见,调查研究当“身入”更需“心至”,勇于并善于走进“后院和角落”。须怀“半杯水”的心态,谦逊以求教。“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真理蕴于实践,智慧藏于民间。调研者当以“空杯”之心倾听,以“学徒”之姿请教,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如此,群众才愿讲真话、道实情。当用“显微镜”的功夫,沉底以观察。真正的调研需要“踱慢步”“细琢磨”,蹲下身来、静下心来,于细微处察动向、于琐碎中辨趋势。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调研者要善于从家长里短中感知民生冷暖,从一砖一瓦里窥见发展难题。需具有“解难题”的担当,务求实效。走进“后院和角落”,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疾苦。调研者需有“盯着问题去”的锐气和“追着问题解”的韧劲,将那些角落的群众诉求、后院的真实情况挖掘出来,分析梳理,提炼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建议,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深化,使调研成果真正惠及于民,转化为治理效能。

调查研究走向深处实处的过程,正是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它要求我们真正沉入社会肌理的末梢,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唯有如此,方能把准时代脉搏,书写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答卷,在新征程上踏响更加坚定而沉稳的前进足音。(王菲)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