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碧波摇橹声,青春作笔谱华章。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走进江苏,沿着“以水为韵”的采访线路徐徐向前,一幅青春与时代交融的动人画卷映入眼帘。自京杭大运河的第一锹楔入江苏大地,纵横交错的水网便以清雅、坚韧、灵动的“水韵”,滋养着这方水土与其间的人民。江苏,依水而生、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更因水孕育出一代代奋发有为的青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江苏的高质量发展与青年的高质量成长,正如水脉与土地,相织相融、共生共荣。
水之“清”,映照永葆赤诚的初心本色。水清可鉴物,人清可明志。从扬州划定340平方公里的源头核心保护区、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到南京系统治理秦淮河、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从南通实施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到全省搬迁沿江化工企业——这一系列举措,正是江苏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青年立于江畔水滨,望碧波澄澈、清流浩荡,自当体悟:初心本色,不在于豪言壮语,而在于每一次选择中守住那一方“精神源头”。
水之“韧”,淬炼敢于担当的实干品格。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的力量,在于不舍昼夜的坚持,在于百折不回的执着。正如江河奔腾千年而生生不息,江苏青年也在各自的岗位上诠释着“韧”的含义:有太湖上的青年工程师团队,坚守“太湖之光”生态清淤平台,打破了传统清淤“上岸堆泥”的路径依赖,将清淤、压滤、净化、回排等流程集成于水上,构建起封闭、安全、高效的治理闭环;有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江都闸管理所所长、90后青年郭凯成扎根水利一线14年的坚守,亲历泵站智能化升级,用新技术为这座“老先进”赋能……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滴水穿石的执着,在平凡中书写不凡。韧,是选择的智慧,更是坚守的勇气。青年真正的力量,不在于一时的声势,而在于持续的深耕;真正的担当,不仅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更是日复一日的久久为功。
水之“活”,激发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润城,更润心。江苏以政策活水精准“滴灌”青年成长:从扬州致力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到南京实施“宁聚英才”计划,再到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制度创新与青春理想同频共振,激荡出无数创造的火花。在扬州市邗江区沿湖村,90后“兴农人”屠苏返乡创办全市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用新思维唤醒沉睡的渔村;在连云港港口,一批批青年建设者把智慧写入智能系统的代码,搭建数字调度系统,提升货通四海之效……水的活力,在于流动不居、应时而变。青年正如活水,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力量。
青年如潮,奔涌向未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壮阔征程中,青年必将激扬青春、挥洒才智,如大江大河般不舍昼夜、奔流不息,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作者:白桓瑞、王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