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锐评 | 交规与遵规

幻灯片-人民论坛锐评1

国庆中秋假期是出行高峰,更是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的关键时期。从统筹部署到路面管理,从运力调配到服务优化,只有守稳守牢每一个环节,才能让旅行、团聚的美好成为现实。

交通标志是无声的交通法规语言,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内容。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除了司机要遵守交通规则外,交通标志的规范设置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此前,《人民日报》刊发的《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司机违法还要被罚吗?》一文指出:一天,重庆綦江区的秦某驾驶轿车,来到一处丁字路口。该路口没有禁行标志,秦某按照一般的驾驶习惯,右转进了一条小路。可就在右转行驶30米后,秦某突然发现,道路左侧出现“禁止驶入”交通标志,地上也出现“禁止驶入”的交通标线。当地交巡警支队根据摄像头的抓拍,认定秦某实施机动车逆向行驶的违法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决定对其予以200元罚款、记3分的处理。秦某对因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而导致被罚感到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判决,秦某请求撤销案涉处罚决定和行政复议决定的诉讼请求成立。

这一案例引起不少人共鸣,反映出群众对交通违章处理有更高期待,类似情形有关部门应当避免“一罚了之”。实际上,此类案例不仅发生在重庆綦江区“丁字路口”,全国各地均屡见不鲜。比如,交通标志设置有明显位置缺陷,禁行等标志紧贴路口;交通标志日常维护缺失,看不清内容、看不见文字。又如,有的被树木遮挡,司机很难及时看到。再如,地面标线信息与空中标志信息内容相反,不知应该遵循哪条信息。视线内看不到、到跟前才发现,内容模糊、形式隐蔽,这些交通标志亟待优化和整改。

交通标志的设置、交通违章的处理,都应兼具“力度”与“温度”。在具体实践中,仍须辩证看待。

一方面,并非所有因未看到交通标识的交通违章,都能用“情有可原”来解释,要仔细甄别研判,该坚持的标准必须坚持、该严守的规矩必须严守,不能让个别“有心人”钻了法律“空子”。一些硬杠杠、严要求必须坚决落实、不打折扣,确保交通秩序、保障出行安全。

另一方面,对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通过既往数据追溯以及实际开车测试等方式,充分考量交通标志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人性化。对于交通标志不合理导致的交通违章行为,避免“一罚了之”,要遵循行政合理性原则,审慎行使裁量权。

还有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积极优化交通标志设置,从源头上减少因设计缺陷引发的“被动违法”,充分考虑具体场景中车辆驾驶人、行人的观察便捷性,真正发挥交通标志指引车辆、行人通行的功能作用。比如,在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增设提示牌,有计划地对破损提示牌进行及时修缮、定期更新。又如,善用科技手段,通过智能交通发光标志、动态交通标志设施等,为交通安全保驾护航。再如,为司机提前预留出一定的反应距离,及时化解安全风险隐患。

“本案判决生效后,法院依法向相关部门发送了司法建议,相关部门也积极优化了该路段的交通标志设置。”随着司法建议的提出,相信会有更多地方积极优化交通标志设置,以实打实的行动,让引导合规越来越多、被动违法越来越少,共同营造安全出行的交通环境。

[责任编辑:王卓怡 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