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治理 > 正文

【基层治理】锤炼“实干为民”基本功

基层干部的“基本功”,说到底是“为民服务”的真本事。基层干部唯有以群众需求为基、以群众疾苦为念、以群众呼声为重,把根扎在一线、把力用在实处,才能在实践中将“纸上功夫”转化为“脚下实力”,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硬本领,让实干为民的根基越扎越深。

在“身入心至”中站稳群众立场。民生工作的本质是做群众工作,既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更需要赢得情感认同。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既要“身入”基层摸需求,更要“心至”群众解忧愁。“身入”基层需从“脚尖向下”开始,勤于迈开腿,走出办公室、走进田地间,主动“敲门入户”,与群众坐一条凳、围一张桌,用“脚底板”履职、用“泥巴味”增香,在田间地头记录“民情日记”,在夜间恳谈会收集“金点子”。而“心至”群众,就是要敞开心扉,将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多听群众心声,多做群众工作,从锅灶边的唠叨了解“烦心事”、从屋檐下的叹息里捕捉“揪心事”,更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如此,方能做到“身入”且“心至”,让民生实情在脑海中扎根,推动政策制定更接地气、服务供给更合民心。

在“啃硬骨头”中提升实干能力。基层工作就像编织一张大网,事情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它或许是一个资源匮乏村庄在产业发展上所面临的困境,可能是部分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和不配合,又或者是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应对处置的严峻考验。但这些都是基层干部经受历练、增长才干最好的舞台。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主动到条件最艰苦、矛盾最集中、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乡村全面振兴、防汛抗旱、项目攻坚等“热锅蚂蚁”的历练中,不断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成为为民办事的“百事通”“活字典”,提高群众办事效率。更重要的是,面对复杂的民生问题,不能有畏难情绪,而是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关键,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拿出实招硬招来协调好各方利益诉求、整合好各类资源力量,在实践中提升干事能力、练就过硬本领,也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在“笃行不怠”中增强服务效能。提升民生服务效能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施策,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把规划的政策举措细化、实化、具体化,变成一项项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的硬任务。对于确定的民生项目,要实行挂图作战,像抓工程进度一样设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估”机制,避免“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的形式主义。同时,要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统筹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力量,构建一站式服务机制,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领域持续突破,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民生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实干,推动民生服务向“智慧化、便捷化、人性化”迈进,让群众从看到承诺到见到行动再到得到实惠,真正在共享发展成果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者:蔡依颖)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