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党建创新】党建引领聚合力 农房蝶变赋新能

党建创新2

2024年以来,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坚持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地位,紧扣“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以农房改造提升与闲置农房盘活为抓手,积极探索实施“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模式和“镇级统筹、村企联动、村民参与”的闲置农房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工作由“干部主抓”向“全民共建”转变,绘就“党建红”引领“乡村美”生动图景。

组织引领,凝聚攻坚合力

推动农房风貌提升,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群众关注度高、参与面广。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聚攻坚合力、破解瓶颈难题,为系统推进乡村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莲洲镇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领航 破题攻坚”行动,组建由镇党委总体统筹、业务部门协调推进、村居具体落实的工作专班,成立镇农村宅基地和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委员会,实现农房风貌全链条全领域全周期综合监管。对新建农房,严格落实先审批后施工原则,统一选用《斗门区农村住房建设风貌选型图集》,施工过程中落实“五公开、四到场”;对存量农房,依托村集体组织管理,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并承担一成改造费用,对接本地材料直供渠道,组建乡村工匠施工团队,有效削减二类费用、降低建设成本;对违章建筑,坚持一碗水端平、人性化执法、下硬手攻坚,探索“镇级统筹、村级主体、执法保障、党员带头”的拆违模式,拆除违章构筑物180余处,全面打通巷道,恢复村庄肌理。截至目前,已高标准改造农房300余栋,通过实施“五个一”模式,人工费下降20.70%,材料采购价平均下降20%以上,改造成本平均单价下降52.80%,实现了资金投入少、施工质量好、监管效能优、群众满意度高的良好效果。

党员示范,引导群众参与

党员示范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通过党员率先改造、带头拆违,以“头雁效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凝聚起“党建红”引领“全民干”的强大合力。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组建以“两委”干部为骨干、村民共同参与的宣传队,走村入户开展“敲门行动”,用“方言土话”“拉家常”方式讲解农房改造政策、摸排群众改造意愿。为确保农房风貌与村民实际使用、村自然风貌协调,村级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听取党员群众对改造形式、风格、色彩、材质等意见,聘请专业团队因地制宜制定农房风貌提升方案,确保规范设计,使风貌和村庄环境协调统一。村“两委”干部扎根现场组织协调项目建设,引导教育党员在农房风貌提升中走在前、作表率,党员代表带头申请改造,并将自家农房作为“样板房”,邀请群众观摩,讲解改造流程、成本分摊及工程质量细节,让群众“亲眼看、上手摸”,逐步打消群众顾虑。建立“党员联户”机制,按“就近、就亲、就熟”原则包联周围群众,带动村民主动申请改造、全程参与施工各环节,自费提供水电支持,并在人居环境整治、公共节点打造、绿美庭院建设工作中积极投工投劳,以实际行动彰显家园意识、强化主人翁担当,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群众纷纷点赞:“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环境更靓了,道路全部打通了,还有地方种菜了。”

多方参与,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闲置农房既是村民的重要财产,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资源。当前,农村普遍存在闲置农房较多、利用率偏低等问题,莲洲镇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愁”为纽带,全力推动“沉睡”资产焕发生机。成立农文旅产业联合党委,由镇分管领导任党委书记,联合村党组织书记、产业“村官”、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等力量,以党建共联为统领,推动石龙村、岭南大地等7个村和20余家农文旅企业实现产业联动、资源整合、利益共享深度融合发展。创新闲置农房盘活机制,在石龙村成立全省首个村级闲置农房市场化托管运营中心,培育发展出“莲韵三湾”小院、归园田居民宿等一批农文旅业态,推动村民年增收32万元、村集体增收超6万元。实施“镇级统筹、村企联动、村民参与”的闲置农房市场化运营模式,成立镇村闲置农房托管运营中心(站),在镇农文旅产业联合党委领导下,引入民营企业力量提供个性化装修、管家服务、返租服务等,引导农文旅企业承包闲置农房,植入经营业态,实现低效土地盘活、产业发展共享、集体经济增收、村民共同富裕等多重目标,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镇托管运营中心共托管房屋97间,已成功盘活36间,带动本地村民就业30余人。(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党委)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