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襟江带海、河湖纵横。当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走进江苏这片被水浸润的土地,广大青年也随之踏入了一部以水为墨写就的中华史诗。千年水韵,不仅是流淌的风景,更是跳动的精神文脉,活动采访团此次围绕爱国、青春、奋斗、水利等主题,以“水”为脉,沿“水”而行,以“水”育人,于千年水韵间激荡了新时代的青春回响,更激励了广大青年以“水”为师,躬身笃行、实干奋进。
水之大“德”,在于其滋养万物而不争的无私精神。此次活动团前往淮安“刘老庄连”纪念园,重温82位勇士为掩护刘老庄当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而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全连官兵以浴血奋战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走进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更是看到一代代基层水利人的扎根守护。这一刻,水之“德”是为民的奉献,是初心的坚守,归根结底,一切的源头还是赤诚的信仰。这种信仰如水般清澈纯粹,如水般滋润万物,广大青年当从江苏之行中深悟水之“德”的大品格,以赤诚之心投身祖国事业,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价值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至高追求,让青春的信仰底色,始终如源头活水般清澈明净,沁润心田。
水之“韧”,体现在其穿石裂岩、奔流到海的执着精神,这也是青年成就事业的必备品质。采风团来到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曾经,生产开发让洲岛湿地生态受损。为守护长江生态,一代代治水人坚定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经过多年的系统治理和不懈奋斗,将生态之疮变成了江豚嬉戏、万鸟翔集的生态绿洲。在河海大学中,更是有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将“治水报国”作为人生选择,以顽强奋斗的韧劲,用青春践行“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庄严承诺。广大青年当承水之“韧”,从中汲取这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坚韧品格,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奋斗品格和担当精神投身祖国建设、投身基层一线、投身社会服务,在不懈奋斗中淬炼出青春的担当成色。
水之“活”,在于其随形就势、生生不息的变革精神。江苏因水而富饶,也因水而多忧,近年来,南京聚焦“防洪排涝”这一安全问题,不断升级城市防汛体系,通过建设自动监测站和多参数水文监测终端,实时采集水利数据,以科技赋能数据支撑;无锡的“太湖之光”清淤平台,交出了日均清淤8000立方米的亮眼答卷;河海大学学子研发的“图审事”AI系统,用技术突破助力水利工程提质增效。这种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广大青年也当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锐气,将最前沿的科技注入基础性工作,不断破冰现实难题,以啃硬骨头、接烫山芋的勇气迎接风险、战胜挑战,开创更加辉煌的业绩。
从秦淮河到长江沿岸,从古老水脉到智慧水网,每一处采风采访都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广大青年当从这次深入的采风活动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在千年水韵与时代召唤的交响中,谱写出无愧于历史的时代华章。(王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