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工作应当发扬匠心精神,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深入田间地头,掌握真实情况,避免照搬照抄。服务基层,贵在掌握实情。要迈开步子,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不能仅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走“预设路线”,而要主动前往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家长里短、牢骚抱怨,捕捉社情民意“第一信号”。要练就“火眼金睛”,善于从细微处洞察实情,既要看“门面”“窗口”,也要看“后院”“角落”,全面掌握真实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只有脚上沾满泥土,手中才能获得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的鲜活素材,而非简单套用上级“配方”或过往“经验”。
聚焦急难愁盼,精准有效施策,避免简单化执行。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坚持精准施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土特产”式解决方案,坚决反对“上下一般粗”的机械执行。要精准把握工作节奏,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拖拉滞后。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快速响应、及时解决;对需要长期推进的任务,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要引导干部通过精准有效的工作方式,把资源用在刀刃上,让服务更接“地气”、更符合群众需求。
突出实绩实效,注重群众评价,避免过度包装。基层工作的价值在于实际成效。要牢固树立实效导向,不能仅以开会数量、发文次数、调研频次作为衡量标准,更要看实际问题解决了多少、基层面貌发生了多大变化。要强化结果运用,将服务基层的实效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奖惩激励的重要依据,让真抓实干、成效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让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的干部没有市场。要畅通评价渠道,认真倾听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政策落实、干部作风的反馈,让群众满意度真正成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曾庆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