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更加需要党员干部奋勇担当。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干部因敢于干事、坚持原则而遭到不实举报甚至诬告陷害,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干事热情,也损害了清朗的政治生态。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是保护干部积极性、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鲜明树立“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导向。
筑牢制度堤坝,确保澄清正名有章可循、规范运行。将澄清正名作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必答题”,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推动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首要的是明确标准界限,细化澄清正名的适用情形、启动条件、操作流程与责任主体,清晰区分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与正常监督、探索失误,杜绝界限模糊。其次,应建立快速响应和闭环管理机制,在线索接收、调查核实、会商研判、组织实施到效果评估各环节形成高效衔接,确保及时回应干部关切。同时,需规范澄清的方式与范围,依据问题影响程度,灵活运用书面通知、会议说明、媒体公告等形式,在适当范围以恰当方式为干部消除负面影响、恢复名誉,做到既还以清白,又最大限度减少次生干扰。
下足绣花功夫,推动组织关怀精准到位、浸润人心。澄清正名不能仅满足于程序完成,必须做实“后半篇文章”,实现“处理一事、教育一片、激励一群”的综合效果。精准识别是基础,要建立综合研判机制,既核实举报内容,也考察干部一贯表现、工作背景等因素。要坚持分类施策:对因工作方式简单导致群众误解的,在澄清的同时加强教育指导;对因坚持原则而受诬告的,要坚决保护、撑腰鼓劲,并视情节追究诬告人责任,树立“为公者容、诬告者究”的明确导向。要体现组织温度,建立澄清后“暖心回访”机制,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干部扫除心理阴霾,并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中确保不受影响,让干部实实在在感受到组织的信任与温暖,重新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培育健康生态,让清风正气充盈弘扬、成为自觉。澄清正名属于事后补救,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反对诬告的健康政治生态才是长远之策。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案例剖析、政策解读等方式,说清不实举报的危害,引导干部群众依法、理性、负责地行使监督权,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畅通规范信访举报渠道,完善实名举报核实反馈机制,压缩匿名诬告空间,让合理诉求得到表达、违纪问题得到查处。要积极弘扬担当实干之风,选树宣传敢于负责、善作善成的先进典型,推动形成“实干受奖、有为有位”的良好氛围。对经查证属实的诬告陷害行为,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并适时曝光,达到警示震慑效果,让蓄意诬告者付出应有代价。
为担当者澄清正名,体现的是组织的鲜明态度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以健全制度夯实基础,以精准施策传递温暖,以清朗生态涵养土壤,将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马关县纪委监委 朱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