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党建创新】以“三新”激活基层宣传“一池春水”

党建创新2

基层宣传是连接党心民心的桥梁,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部分地区仍存在媒介单一、形式固化、内容同质等问题,导致宣传“自说自话”、效果打折扣。破解这一困局,需以“新媒介、新思维、新表达”为抓手,构建基层宣传新格局,让党的声音在基层“响起来、火起来、亮起来”。

善用“新媒介”,让宣传阵地“活起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部分基层单位仍过度依赖“一张宣传单、一块黑板报”的传统宣传模式,导致宣传覆盖面有限、影响力不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系统推进媒介升级。一方面,将新媒体运营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联合高校、平台企业开设短视频制作、直播技巧等专题班,通过“理论+实操”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让宣传干部从“笔杆子”变身“多面手”,掌握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宣传技能。另一方面,打造“县乡村三级新媒体矩阵”,设立基层宣传创新工作室,配备专业设备与技术指导,鼓励青年干部组建短视频、直播团队,形成联动机制,让宣传内容“一键直达”群众手机,扩大宣传的覆盖范围。

创新“新思维”,让宣传形式“火起来”。宣传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若一味沿袭“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模式,政策宣传就难以真正入脑入心。基层单位应以“群众参与度”为创新标尺,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定期举办“宣传形式创新大赛”,设立“最佳互动奖”“最潮表达奖”等多元奖项,激发基层工作者的创新活力,鼓励他们结合地方特色,设计政策解读游戏、方言快板、情景短剧等新颖载体,让宣传变得有温度、有趣味、有互动,吸引群众主动参与。在乡村文化广场、集市等群众聚集地设置“政策互动角”,通过有奖问答、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玩中学、学中悟”。

深挖“新表达”,让宣传内容“亮起来”。基层宣传若脱离本土文化根基,便如无根之萍,难引群众情感共鸣。当前,基层宣传内容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要破解内容同质化之困,需深挖本土文化“富矿”,组织专家学者、文化能人深入基层梳理非遗技艺、历史典故、民俗传统,建立“一镇一品”文化资源库,为宣传注入“文化灵魂”,让宣传内容更具特色。鼓励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参与创作,将剪纸、山歌等传统艺术与政策主题融合,打造“文化IP+政策解读”跨界产品,让宣传有厚度更有温度,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砚山县纪委监委特约网评员  薛磊)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