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治理 > 正文

【基层治理】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发展前瞻

——上海市“社区政委”调研报告

摘要:军休干部以社区政委品牌参与社区治理,既可发挥军休干部自身优势,又补充社区治理资源的不足,实现了军休人力资本向城市治理场域的对接转移,这一做法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及意义。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涉及到社区党建、思政国防教育、青少年教导、志愿服务、社区自治等多层面多领域。但是,社区政委的志愿者角色定位限制了其社区治理、社会服务作用发挥。建议优化军休社区供需双方对接,推动服务网络化;推动向社区的分层分类嵌入,条块协同发挥作用;强化军休干部嵌入社区治理的机制探索,以制度化试点推进运作模式构建。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实现军队新老交替的重要举措。2020年11月,全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会议指出,军休干部要勇于担当“社区政委”角色,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稍后,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的通知》,强调提升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简称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军休干部老有所为服务工作。2022年3月,上海市军休干部主动参与社区抗疫,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展现了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多方面优势。同期,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推动军休机构与街镇居委合作,选聘优秀军休干部进社区担任“社区政委”,探索构建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上海样本”。202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切实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这进一步推动上海“社区政委”的实践探索。

2025年9月,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调研组对上海市“社区政委”创新经验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与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座谈,到浦东军休中心罗山军休所、徐汇区军休中心东塘居委会社区政委工作室进行实地走访,并与社区政委进行座谈。调研组还赴上海市军休中心进行调研,与中心管理人员及社区政委进行座谈。通过调研和座谈,调研组初步了解到上海市社区政委创新探索的背景、实践做法与成效。

一、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

军休干部离开部队职务岗位,按照国家规定享有离休或退休待遇,到社区集中或分散居住。军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为国家军队建设和社会发展付出青春和汗水,作出重要贡献。退休后依然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得到党和政府及军队的关心照顾,体现党和政府对军队干部历史贡献的认可和对军休人员生活保障的重视。

党和政府及军队高度重视军休干部服务管理。2020年11月,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的通知》。该通知从加强军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引领、保障军休干部养老就餐出行、落实军休干部医疗健康服务优先、建立军休干部荣誉疗养制度、拓宽军休服务渠道等方面要求做好军休工作政策支持,提升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该通知还提出加强军休干部老有所为服务工作,动员广大军休干部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专业优势,讲好时代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贡献。这继承了我党处理军政军民关系的优良传统,成为新时代对军休干部参与基层社区服务管理的新要求。

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可以发挥军休干部自身优势。军休干部长期接受党、国家和军队的政治思想、军事业务教育,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具有政治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热心公益等特征,他们在部队服务于思想政治、医疗卫生、法律服务、文艺创作等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军休干部虽因年龄等原因离开部队岗位,离休或退休后在社区居住,但是,其所固有政治素质、工作经验、专业优势和社会威望依然存在,在社区居民中享有较高威望。不少军休干部在基层治理中主动参与国防教育、纠纷调解、物业管理、健康服务等工作,得到基层政府、社区及居民群众的肯定好评。从军休干部中选聘社区政委,参与到社区管理服务中去,可发挥军休干部素质能力优势,更好地体现其奉献精神和社会价值。

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可补充基层人力资源的不足。我国基层社区管理服务人力资源存在短缺。上海市社区工作尽管有联络员、网格员、社区规划师等协助工作,还有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公司等提供相关服务,居委会依然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力量。社区基层服务人员少、人均服务规模超标、1人服务百户千人现象普遍。社区承担着垃圾分类、居民低保、矛盾调解、养老服务等诸多民生保障事务,各种报表台账、12345热线等协办政务占据大量精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惯性难解。居委会人员配备不足,还存在人员结构素质能力短板,在处置违建拆迁、应急事件等棘手难题时捉襟见肘。调动居住生活在社区的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发挥其素质能力优势,正是补足社区治理人员短板的重要举措。军休干部到社区担任社区政委、参与社区治理及社会服务,推动军休干部素质能力优势与基层社区治理人力资源需求相对接,对发挥军休干部作用、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海市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经验

自从2022年上海市推行社区政委品牌项目以来,已有84位军休干部担任社区政委。军休干部以其自身素质能力优势对接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的现实需求,嵌入到基层社区治理中去,既推动军休干部发挥好老有所为积极作用,又极大充实基层社区治理的人力资源。这种资源——需求对接行动为军休干部“增荣誉”、为社区党建“强引领”、为基层治理“增能人”,破解基层社区治理人少事多难题,推动基层社区治理赋能增效,改善基层社区治理生态。

以深厚的思想政治修养,助力基层社区党建的提升。军休干部是鲜活的“党史军史图书馆”,是活生生的“党的建设教科书”。军休干部兼具党员政治身份与居民社会身份,军休干部担任社区政委以夯实党建基础、助推党建引领为首要任务。他们协助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与社区党员群众互动。一些社区政委凭借其深厚的政治素养和丰富的思政经验,发挥着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和政治引领力等作用。社区政委以自身的所能所愿对接社区居民所需所盼,在社区、学校等举办党建专题辅导、红色故事宣讲、参与交流座谈等活动,展现其多方面优势。这不仅在军休党建中发挥“头雁效应”和模范带头作用,还在基层激发社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推动社区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觉悟,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社区政委在社区工作的多层面多领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新时代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落地,助推社区党建整体水平的提升。

投身社区及国防教育课堂,传播红色文化正能量。军休干部成长在火红的革命建设年代,自身传承不少红色故事、国防经历等,推动其参与“红色锦绣说大思政课”“锦绣红途实践课”“行走中的思政微课”,面向社会各方面开展红色宣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具有天然优势。各区充分利用军休老年大学、国防教育课堂等阵地,推出“订单式”“定制式”军休思政精品课,深入街镇、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灵活多样的宣讲活动,让主流社会价值深入人心。例如吕志斌发挥文艺特长,精心创作文艺作品并送进社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其创作的《银杏树下》红色情景剧广获好评;周善黎等通过“红色锦绣说”大思政课全国网络直播活动,与青少年共同演绎沉浸式思政课;吴建斌、李健夫等带领“红润”宣讲团,在社区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关心下一代,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社区政委积极担负关心青少年、关爱下一代工作的重任,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保驾护航,致力于做表率育人,增强社会关心下一代的责任感、使命感。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社区政委面向青少年讲好革命英烈故事,走进校园、社区及家庭帮扶困难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倡导文明风尚,推动道德实践,协助社会教育。例如陈勇发挥“上海军休•同心圆梦”专项基金管委会成员作用,带头参与并发动军休干部、社会力量捐助善款,支持上海军休干部希望小学帮扶,还主动担任红色教育宣讲员,为孩子们讲述英雄事迹,厚植红色情怀;刘巽明用脚步丈量光荣之城,寻访523个遗迹碉堡,并以图片介绍方式让青少年见证上海革命历程;周善黎参加上海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活动中心主办的“闪光的红色宝藏——走进青少年的‘红色锦绣说’大思政课”,深情讲述父亲周纯麟将军的故事。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社会做表率。军休干部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积极奉献社会。浦东新区将所有“社区政委”纳入“戎爱东方”老班长志愿服务团队,创新志愿服务新生态,打造“1+X”志愿服务新体系,打造“红润”宣讲、“红仁”医疗、“红星”学雷锋等系列军休志愿服务品牌。浦东新区还向36个街镇发布红色资源清单,通过街镇点单式服务,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徐汇区采取组织引领、平台搭建、典型带动等方式,动员号召社区政委发挥专长,参与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医疗义诊、法律咨询等形式各异的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精神、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打造温馨和谐的社区家园。

推动参与社区自治,推进社区治理前行。社区政委就近就地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开展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协助社区聚焦社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通过共商共议、实地参与破解社区治理的痛点堵点,用“绣花功夫”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徐汇区、浦东新区的社区政委工作室以“轮流坐班制”为抓手,将“阵地前移”与“服务下沉”相结合,形成常态化、精准化服务机制。例如吴友根依托“社区政委”工作室协调办理军休干部产权证、调解邻里矛盾,成为社区里有名的“老娘舅”;郑富昆、卞基畚担任业委会委员,推动解决“停车难”、电梯安全、水箱清洗等难题。

为推进社区政委聚焦社区治理、发挥品牌作用,上海军休系统打造军休系统作用发挥实践营,通过系统培训、实践参与和资源整合,提升军休干部的素质技能,为社区政委提供理论学习、技能提升和跨领域协作渠道。同时,军休系统还及时总结提炼社区政委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与属地街镇联动,丰富社区政委参与基层治理服务项目,搭建军休干部作用发挥平台。军休系统还强化社区政委品牌建设与媒体传播,注重以数字化技术实现社区政委“老有所为”故事的全域传播,提升社区政委品牌的影响力。

三、上海市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优化建议

上海市军休系统通过社区政委品牌创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使得军休干部在社区党建、国防教育、志愿服务、基层自治等领域发挥作用。军休干部以其独特的素质能力优势与基层社区治理需求相对接,强化基层社区治理的人力资源支撑,服务社区居民社会生活。上海市社区政委实践探索已有三年,但是与军休干部在国防教育、红色文化宣讲、青少年教育、医疗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专家定位不同,社区政委以志愿者角色进入社区,其工作支撑、使用激励、运作机制等都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机制探索、制度设计及模式构建,强化社区政委作用发挥。

总结社区政委参与社区治理经验,优化供需双方对接,推进服务网络化。军休干部以社区政委品牌嵌入社区治理,将军休干部特色能力优势与基层社区治理需求相结合,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和典型做法。目前,需立足典型案例总结社区政委运作的经验做法,梳理其内在理论和实践逻辑,使得其运作推行具备深厚根基。

从供方看,要更科学认知军休干部。社区政委参与社区治理背后的支撑是军休干部群体,人民军队工作经历使得这一群体嵌入社区,依然具有独特管理服务优势,在社区治理、社会服务多领域、多层面提供高质量服务。从需方看,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与社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公共安全、公共法律服务、调解仲裁等事项都需通过社区工作落地。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强化社区人力支撑,可更好地动员组织居民参与,可调动更多资源投入,可更优地求解诸多治理问题,补足社区治理多方面短板。因此,需推动社区政委工作室进社区落地,推进社区政委以更大力度嵌入社区治理;需梳理军休干部资源清单、社区治理需求清单,通过点单服务促进双方优化对接;需推动社区政委定点服务走向品牌支撑下的网络化服务,建立军休干部协作网络,推进协作网络的平台化运行,匹配优质资源为基层提供跨社区街镇甚至跨区的服务支持。

推动军休干部分层分类嵌入社区治理,条块结合发挥协同管理作用。军休干部嵌入社区治理,以社区政委品牌推进军休干部优势资源与社区治理相对接,需推动政府管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需要把握社区需求及管理现状,评估自身能力所及与社区治理所需间的结合点,分层分类介入社区治理,协同属地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发挥作用。

分层理念,强调军休干部嵌入社区治理过程是其逐步得到居民认同的过程,从基层、具体事务做起做好更能彰显治理成效。正如疫情防控中,不少军休干部从协助发放物资、组织核酸等身边小事做起。军休干部在社区、街镇发挥作用值得肯定,但在小区充任楼栋长,参与到业委会、物业管理服务,依然值得肯定。分类理念,强调对军休干部能力、特长予以分类考量,例如思政宣讲、国防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服务、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青少年关爱等,以与社区、管理部门需求更好匹配。条块结合,强调军休干部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也需考虑与大中小学、医疗、司法、宣传等管理部门对接,既注重协助推进社区治理,也注重在不同行业部门的公共管理服务中发挥其优势,嵌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服务中去。

强化军休干部协同社区治理的机制探索,以制度化试点推进模式构建。社区政委的初步探索及其成效已被军休系统、社区群众及党政管理部门所肯定。但是,目前社区政委大多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并动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民主协商及共建共享。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还需要以更大力度推进社区政委运行的机制建设,以制度化推动实务模式建构。

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需要退伍安置、军休系统协同社工、人保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以制度建设明确其身份定位、职责义务,探索建构军休干部嵌入社区治理的选拔、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并为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社会服务提供必要资源保障,使得社区政委创新通过机制化、制度化走向运作模式定型化,推进军休干部持续发挥作用。同时,鉴于各区、各街镇以及管理部门实际情况及诉求差异,鼓励对社区治理系统分类布局,打造社区政委参与社区治理典型试点,以更广阔平台拓展军休干部服务范畴,探索更具社区特征、行业特色的代表性做法。进而推动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机制与制度的优化,通过竞优塑造社区政委运作模式,培育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政委品牌的长久生命力。

总之,上海市推动军休干部以社区政委品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组织化渠道将军休干部素质能力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优势资源,实现军队人力资本向城市治理场域的对接转移。这容易形成“低成本、高信任、易落地”的辅助治理力量,契合人民城市及服务地方的思想理念。但是,目前社区政委依然属于志愿性质,缺乏必要的岗位职责,在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制度及资源保障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军休系统需对军休干部分层分类统筹,推进街镇社区条块的接纳,并以可持续激励体系助推社区政委参与社区治理及社会服务。而这一体系运行的机制建构、制度建设、模式探索都必不可少。

(作者:马福云,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社会治理教研室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