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呼啸,暴雨如注。9月24日,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正面袭击广东省阳江市。面对严峻考验,阳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风而动、冲锋在前,与狂风竞速、同暴雨赛跑,带领广大群众高效落实各项防御救灾措施,有力有序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员零伤亡目标。
干群携手清理倒下的树木
全面转移,防御保障与风竞速。为做好超强台风“桦加沙”的应对准备,市县四套班子全员下沉镇村、县领导班子“包片驻点”、镇(街道)与村(社区)党员结成“攻坚组”, 3.5万名党员中心户走村入户,800余名“双百”社工队伍积极响应,共同做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隐患排查、堤坝加固、安全宣传等各项防御工作。各镇(街道)组建“入村入户巡查小组”“人员转移小组”,对临海地带、低洼易浸区、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二次走访、动态巡查,排查隐患点10493个,累计转移人口167343人。根据各区域风险特点分类施策,各级职能部门组建“沙袋防线突击队”“水利巡查队”,开展“清淤行动”,加高加固堤段薄弱处,清理易堵塞的排水沟,守住群众“家门口的安全”。为强化安置点管理服务,全市85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地转化为临时安置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落实“个性服务+抢险救灾”双保障,为转移群众提供健康体检、心理疏导等个性服务2730余人次。
靠前指挥,冲锋一线彰显担当。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启动战时响应机制,把“作战指挥部”建在防风最前线,依托“党建网格+”工作机制,构建起市、县、镇、村四级防御网,做好应急处突各项工作。阳东区北惯镇紧扣“三个联系”责任体系,市、区挂点领导督导检查,镇班子成员带队下沉村社,村(社区)干部分片联系重点户,形成“决策-执行-反馈”闭环。江城区埠场镇班子成员带领10个“党员攻坚专班”下沉至各村(社区),通过“每日3次调度会、实时群内报进度”,确保抗风指令从“指挥部”直达“战斗员”。江城区城北街道组建应急救援热线专班,由街道年轻党员干部集中接听群众求助电话,建立“来电登记-需求分类-部门转派-结果反馈”闭环机制,对于群众反映的停水、停电、树木阻塞等问题,立即协调消防、水务、供电、城管等部门开展抢修,确保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诉求。台风影响期间,全市共组织发动党员先锋队、消防救援、应急抢修等各类专业队伍和民间救援队伍人员12460人,出动镇村干部33024人,深入一线抢险救灾,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联动攻坚,救灾复产力度不减。台风过后造成市内53860棵绿化树木损毁,部分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损毁,影响群众生产生活。阳江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全力以赴开展救灾复产工作的通知》,动员226个市县两级“双报到”党组织、1.1万多名在职党员迅速集结,组建422支党员突击队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到街巷末梢,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5326个,凝聚起救灾复产的强大“红色力量”。阳江市政府热线服务中心由党员骨干带头驻守岗位,重点接听树木倒伏、防灾减灾、停水停电等涉台风诉求,同步启动“即接即转、快办快结”高效处置机制,以最快速度解决群众诉求。阳西县将城区划分为多个责任网格,明确树木清理、设施检修等专项任务分工,确保有紧急情况发生后能得到迅速、高效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阳江供电局组建党员突击队、支援海陵岛抢修攻坚团队,会同其他地市迅速集结5000名电力精锐,奋战30多小时恢复运行300余条线路,筑牢供电保障防线。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担当。阳江市广大党员干部连续作战、挑灯夜战,以高度的责任感、顽强的斗志、务实的作风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堤坝”。
(作者:何科成 戴宛珊,广东省阳江市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