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治理 > 正文

【基层治理】浙江嘉兴工商联:红船领航,绘就现代商会之治新图景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力量。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服务和管理民营经济的得力助手,在推动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嘉兴市工商联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省嘉兴市工商联党委副书记、副主席范剑春说,近年来,市工商联牢记“革命红船起航地”的神圣使命,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锚定“全国商会看浙江·浙江商会看嘉兴”目标,推进红色商会、法治商会、共富商会、清廉商会和数字商会“五会”融合建设,打造一流中国特色现代商会品牌,引导会员企业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大局,参与社会治理和国际合作,为嘉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嘉兴市工商联副主席鞠峰介绍“新时代禾商精神”

党建铸魂:筑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红色根基

“嘉兴市工商联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党建融入市工商联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市工商联党委委员、副主席鞠峰介绍道。

强化政治引领,坚定发展方向。市工商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习研讨、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红船精神”的红色基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他们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发展信心,增强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健全组织体系,夯实战斗堡垒。市工商联积极推进商会党组织建设,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早在2011年就率先成立商会党委,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选聘党务红领等方式,实现了商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目前,市工商联所属商协会建有党组织42个,在册党员380余名、流动党员200余名,并率先在商协会党组织中设立统战委员,推动党的统战工作向商协会有效覆盖。同时,加强对商协会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和管理,压实责任,强化考核,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的“头雁”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商会业务深度融合。

创新制度机制,激发党建活力。市工商联注重制度创新,出台《商协会党组织建设实施细则》和推进“五会”融合建设的指导意见、分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率先制定实施全国首部《商会党建工作标准》,推动商会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同时,强化党建阵地保障,按照“六有”标准建设商会党群服务中心(站),推广使用“红船云”智慧党建云平台,为商会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有力支撑。施行《商协会党员先锋指数积分制管理办法》,加强党员监督管理,常态化开展党组织书记履职述职工作。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激发了商会党建工作活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红色动能。

嘉兴市工商联举办第二期“新时代禾商大讲堂”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解读报告会

社会治理:引导商会协同营造民营经济和谐发展环境

“嘉兴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商会间协调平台,引导商会参与社会治理,不仅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改善营商环境,也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正能量,在推动共同富裕、优化社会治理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鞠峰还说道。

纾困解纷,营造和谐稳定氛围。市工商联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源头预防矛盾、就地化解纠纷、服务保障发展为重点,以社会化、法治化、德治化建设为保障”的政府、企业和商会三方联动协调新路子。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政企恳谈会、政策宣讲会等活动,为政府和民营企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民营企业可以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导向,政府部门也可以了解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助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为积极化解有关商事纠纷,截至目前,工商联累计成立调解组织和“共享法庭”80余个,聘请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调解纠纷5900余起,调解标的额累计达到4.7亿余元。“商人纠纷商会解”机制的建立运行,有效发挥了市商协会组织在参与矛盾化解中的积极作用。

帮扶共富,彰显社会责任担当。市工商联发起“‘就’在嘉兴”“百会兴百村”等五项专项行动,并引导会员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和东西部对口支援、对口协作等工作,在社会责任领域打造示范标杆。在共同富裕的宏阔实践中,市工商联指导多家商会在“浙里汇”平台上开展了专属帮扶活动,捐款金额达3.1亿余元。市工商联还引导各商会党组织打造了系列特色公益活动,截至目前,市温州商会设立的慈善关爱基金突破500万元规模,构建起"助学+助困+助孤"立体帮扶网络,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12名、失独家庭206户、英烈家庭41户;市湖北商会创立的"楚天禾公益基金"更发展成为跨区域慈善平台,捐赠规模逾800万元。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商会组织"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价值追求。

志愿服务,传递社会正能量。市工商联始终坚持“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志愿服务我先行”的工作理念,把党员志愿服务作为商会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积极动员和组织商会党员参加志愿行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市工商联通过“党建+志愿服务”模式,组织3200余名企业家党员成立68支先锋队,开展抢险救灾、助老扶弱、社区治理等公益活动1300余场次,服务覆盖20万人次。如嘉兴市河南商会育(豫)苗行动,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南洋学院等高校携手,积极发动大学生志愿者,连续10年结对近500名新居民子女,关爱“新二代”的健康成长;嘉兴市重庆商会成为中华志愿者协会浙江代表处嘉兴联络处,在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贫困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公益相亲交友等公益项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创新实践,既强化了民营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感,也为破解新市民融入、弱势群体关爱等治理难题提供了“嘉兴方案”。

“胸怀报国志奋斗正当时”浙江省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嘉兴·海盐)活动现场

品牌赋能:以建设商会工作品牌提升民营企业发展向心力

“品牌是工商联的形象,是凝聚会员、吸引企业的关键。”鞠峰说。近年来,嘉兴市工商联注重品牌引领,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组织招牌效应,增强会员企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聚焦重点领域,突出分类指导。市工商联着眼于商协会特点,树立整体思维,突出分类指导。在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产业行业协会中指导建立党组织或联合党支部,确保商协会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同时积极理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指导商协会党组织突出做好“党建+民生”文章,提升会员、群众的幸福感和美誉度。

建设共享阵地,强化服务功能。各商协会党组织按照商协会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示范点的标准,不断完善党建阵地建设。树立“共享+”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系列工作,强化党建引领带动和服务保障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商协会党组织开展“党建阵地资源共享”活动,实现区域内、楼宇内的阵地联用、活动联谊、功能互补。市工商联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数量适中、方便活动”的原则,以重点商会为抓手,高标准打造若干个商协会党建红色阵地,每个阵地辐射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商会党组织,构建“商会党群联心服务圈”。

提升品牌活力,打造特色亮点。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建设,精心塑造党建与商协会工作、与促进“两个健康”、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高度融合的工作品牌,并根据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深化丰富内涵和作用。支持市山东商会、绍兴商会等党组织做深做强文化党建品牌,市互联网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党组织做优做精智慧党建品牌,市湖北商会、河南商会等党组织做细做实公益党建品牌,市湖南商会等党组织做大做响宏传商学品牌。注重在各级媒体上宣传嘉兴商协会党建工作品牌,发出嘉兴声音,凝聚各商协会力量,增强商协会党建向心力。市工商联还着力自主开发、贯通应用“商洽洽”商会码和“嘉商链”数字平台,为商协会党建和会建各项业务的一码通办创造便利条件,为商协会之间、民营企业之间供需信息和资源的对接变现提供掌上渠道,取得良好效果。

第五届长三角商协会资源对接会暨长三角新生代企业家创新发展大会在嘉兴举行

国际合作:助力企业扬帆出海拓展民营经济发展新空间

据了解,嘉兴市工商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导民营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嘉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搭建合作平台,开拓国际渠道。市工商联积极与国外商协会、国际组织建立联系,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咨询、项目对接、投资指导等服务。一方面,开展与东欧、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的深入交流,在贸易往来、技术合作、投资兴业等领域寻找合作契合点;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推进嘉兴国际法务区平台建设,发挥嘉兴市作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浙江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和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优势,为企业“出海”提供更大便利。同时,市工商联系统积极开展以“送政策、送服务、防风险”为主要内容的“两送一防”工作,引导和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主动防范化解国际合作风险。

优化服务保障,护航企业出海。市工商联积极与政府部门协调,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服务。通过提供法律咨询、风险评估、融资支持等服务,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解决难题,确保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针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复杂环境,市工商联积极与商务、海关、税务、外管等政府部门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已联合举办多场RCEP政策解读、民企“出海”风险防范培训座谈会,嘉兴市数字贸易促进会、嘉兴市进出口商会等单位及几十家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嘉兴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聚焦“出海”投资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合规管理实践。在专业服务方面,市工商联还整合优质资源,打造“一站式”护航平台。这一系列举措,既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也为嘉兴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支撑。

发挥商会作用,抱团拓展市场。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涉外商协会组织作用,支持企业抱团出海,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组织行业内的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国际展览会、贸易洽谈会等活动,提升整体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互利共赢。围绕“CBAM(欧盟碳关税)申报”“出口信用保险”等举办政策宣讲会,组织民营企业参加“香港—内地企业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研讨会”“老挝发展推介会”,接待西班牙、匈牙利、加拿大、老挝等涉外政商代表团,举荐振石集团等5家省级海外驿站,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咨询、产业对接、经贸交流等服务。一年来,全市各级工商联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开展“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支持150个团组、3000余家民营企业出境拓市场。

嘉兴市工商联在“红船精神”指引下,为嘉兴民营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嘉兴民营经济为嘉兴提供了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规上工业民营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以及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激发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市工商联将继续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水平,为打造嘉兴民营经济“金名片”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禾商”力量!(任能旺)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