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基层是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才成长的 “练兵场”。当前,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升级等任务迫切需要新鲜力量,青年人才以其创新思维、充沛精力和担当精神,正成为激活基层发展的 “金钥匙”。唯有做好青年人才 “引、育、用” 文章,才能让青春力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建功基层,为基层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引才入基层,重在“筑巢留凤”暖人心。吸引青年人才扎根基层,不能只靠 “口号号召”,更要靠 “诚意打动”。要打破 “基层条件差、发展空间小” 的刻板印象,从青年需求出发搭建 “暖心平台”。一方面,要解决 “后顾之忧”,完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配套等政策,比如推行 “青年人才公寓”“异地就医直通” 等措施,让青年在基层住得下、留得安;另一方面,要拓宽 “发展通道”,明确基层工作经历与职称评定、晋升选拔的挂钩机制,避免 “基层镀金” 现象,让青年看到 “干得好有奔头”。同时,可依托地方特色产业搭建实践平台,比如围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数字治理等领域设立 “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让青年人才的专业所长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真正实现 “人岗相适、才尽其用”。
育才在基层,贵在“因材施教”促成长。青年人才有活力但缺经验,有想法但少历练,精准培养是让其发挥作用的关键。要摒弃 “一刀切” 的培养模式,转向 “靶向赋能”,让青年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一方面,推行 “导师帮带制”,邀请基层 “土专家”“田秀才”、老干部担任导师,手把手教群众工作方法、产业发展技巧,比如让青年跟着种粮大户学现代农业技术,跟着社区书记学矛盾调解经验,补齐 “实践短板”;另一方面,要给 “试错机会”,鼓励青年参与基层重点任务,比如让青年牵头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数字化改造等项目,允许 “在探索中犯错、在改正中进步”,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打消 “怕出错不敢干” 的顾虑。此外,可定期组织 “青年人才交流论坛”,让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青年分享经验、碰撞思路,在互学互鉴中提升能力。
用才兴基层,成在“搭台赋能”显担当。让青年人才发挥作用,核心是给平台、压担子,让其在基层一线 “挑大梁、当主角”。要打破 “论资排辈” 的隐性壁垒,树立 “以实绩论英雄” 的导向,把重大任务交给青年。比如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让青年负责特色产业规划、农产品品牌打造;在基层治理中,让青年牵头 “智慧社区” 建设、“志愿服务队” 运营,通过 “揭榜挂帅”“项目承包” 等方式,激发青年的创新潜能。同时,要强化 “正向激励”,对在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并加大宣传力度,比如评选 “基层青年先锋”“最美乡村创客”,让青年人才 “有荣誉、有干劲”。此外,要畅通 “流动渠道”,建立基层与上级单位的人才交流机制,既鼓励青年扎根基层,也支持优秀青年到更广阔的平台发展,形成 “双向流动、良性循环” 的格局。
基层有天地,青春有作为。青年人才与基层发展,是 “双向奔赴” 的共赢。唯有以更优的政策、更暖的服务、更广的平台,让青年人才在基层 “扎下根、冒出头、结硕果”,才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基层沃土,让基层发展焕发新的生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的基层根基。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新城管委会 鲍艺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