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党建创新】党员干部当用心读好基层这本书

党建创新2

基层就像一本厚重的“无字之书”写满了民情民意的温度、基层治理的智慧、实干担当的重量,需要用脚步丈量、用真心感受、用行动作答。对初入基层的党员干部而言,成长之路没有捷径,唯有沉下心,在“面对面”中听民声、“手拉手”中学方法、“硬碰硬”中练筋骨,方能让青春在基层沃土中结出实干之果。

“面对面”以真心破题,读懂群众“心底话”。基层这本书的内容,藏在群众的家长里短里。若总坐在办公室,只能看到“过滤后的民情”,听不到“原汁原味”的心声。要想读懂这本“书”,就得争当“泥腿子干部”,推开群众的门,坐上小板凳听老人唠家常;走进田间地头,俯身与农户交心谈心,在汗水中拉近距离;驻足村口小店,听商户吐槽经营难题,在烟火气中摸清诉求。唯有放下“架子”、带上真心诚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捕捉到那些没说出口的期盼、欲言又止的顾虑,让工作措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手拉手”以谦逊拜师,学透一线“土办法”。基层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从不照搬书本理论,而是将治理智慧藏在“土经验”“实招数”里。面对邻里纠纷、征地矛盾、民生诉求,课本里的“标准答案”往往水土不服,而老支书的“调解口诀”、老党员的“沟通技巧”,却能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化解难题——用“先递杯热茶再开口”的温情为剑拔弩张的争执降温,用“乡音”让晦涩条文变成群众易懂的“家常话”;用“先算民生账再谈发展”的务实让项目推进少走弯路。党员干部要甘当“小学生”,主动跟着基层前辈走村入户、处理矛盾,把“土办法”背后的逻辑学深悟透;学老支书如何“用情理服人”,学网格员如何“用细节暖心”,学致富带头人如何“用实干带头”。唯有将这些经实践检验的“实战技巧”内化为自身本领,才能把“纸上功夫”变成“解题能力”,让基层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硬碰硬”以担当作答,啃下攻坚“硬骨头”。基层这本书的厚重,藏在那些难啃的“硬骨头”里。若遇到困难就绕着走、碰到挑战就往后退,不仅读不懂书中的真谛,更难在基层站稳脚跟。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在顺境中“镀金”,而是在逆境中“淬火”。面对信访难题,要耐下心来梳理症结,一次次上门沟通、一遍遍协调资源,在化解矛盾中悟透“群众工作无小事”;面对项目瓶颈,要沉下心来调研分析,找症结、想对策、抓落实,在突破阻碍中练就“啃硬骨头”的韧劲;面对急难任务,要冲在一线、守在前沿,在守护群众安全中读懂“守土有责”的分量。每一次“硬碰硬”的攻坚,都是对“担当”二字的生动诠释,也是给基层这本书写下的最有力注解——基层干部的“筋骨”,就是在这样的磨砺中愈发坚韧。

年轻党员干部当以初心为笔、以实干为墨,在“面对面”“手拉手”“硬碰硬”中持续深耕基层这本“书”,把基层实践的收获转化为为民办事的实效,让青春在读懂民心、办好实事的征程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群众的精彩篇章。(中共嵩明县纪委 杨畅)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