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治理 > 正文

【乡村全面振兴】从“菜园”到“乐园”的振兴之路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马鞍村产业旺、文化兴、百姓乐的振兴实践

乡村振兴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马鞍村百亩蔬菜基地旁,一条乡道引人驻足——斑斓风车在风中轻舞,一路延伸至新近落成的七色农庄。共享厨房的烟火气、田间采摘的欢声笑语,使这处精心打造的田园驿站,成为城市学生与上班族暂别喧嚣、亲近泥土的优选之地。农庄承载着考察、研学、团建等多元功能,不仅是一个休闲驿站,更是马鞍村从传统农业种植向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落子。

然而回望2020年,马鞍村尚在宣城市经济排名的末端挣扎。短短几年间,它却从洼地跃升为领跑者,成为农业发展先进标兵,在全市“三农”工作会议上分享经验。这令人瞩目的“加速度”从何而来?

1

马鞍村的蜕变关键在于改革赋能乡村全面振兴。2021年村两委换届,一支全镇最年轻的班子走马上任。面对集体账上仅有的45万元资金,这支有冲劲、有想法、敢闯敢拼的队伍,在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的同时,更着眼长远:如何无缝衔接乡村全面振兴,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产业突围从城市“菜园”到活力“绿海”

马鞍村的突围之道始于精准把握特色资源。凭借毗邻泾县与宣城市区的优越区位,锚定城市“菜篮子”定位,大力发展种养业。

马鞍村精准引入蓝莓种植项目,携手种植大户建立160亩标准化基地,项目落地首年即为村集体创收8万元,并优先吸纳十余户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基地蓝莓品质卓越、口感上乘,亩产稳定在1500斤左右,依托精细化采摘、分拣、封装及冷链物流体系,产品直抵上海、南京、合肥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高端商超,深受市场青睐。如今,蓝莓产业联农带农,已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支柱,年均分红稳超10万元。

除了聚焦特色“小浆果”,马鞍村还紧抓农村改革契机,创新探索出“订单农业”的发展路径。村集体围绕核心蔬菜基地建成蔬菜文化广场,集中流转整合大户土地400亩,与河运农业综合服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施统一管理和标准化生产。依据来自长三角地区餐饮、超市的精准订单需求,规模化种植芦笋等高附加值蔬菜,成功构建起“农户按需种植、企业保价收购、冷链高效配送”的无缝衔接闭环。这一模式不仅保障了优质原料供应,更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让村民在田间地头就能获得稳定可观的收益。

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经验不断积累,马鞍村思路愈发开阔。村集体积极拓展增收渠道,利用集体收入和扶贫项目资金,建成并出租三间标准化厂房,成功引入琴高山茶业有限公司、舜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实力企业合作经营。这一“筑巢引凤”之举,盘活了闲置资源,使昔日的“空闲地”变成了“钱袋子”,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这笔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让村民纷纷点赞,“这笔账,算得清、算得值!”。

文化深耕,从“莲韵廉风”到“善治沃土”

集体增收,村民钱袋渐鼓,精神家园的同步丰盈成为新课题。作为宣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定点帮扶村,马鞍村的蝶变之路浸润着帮扶单位的深情厚意与务实举措。在助力产业兴旺的同时,宣城烟草联合村两委,将帮扶重心同步投向乡风文明建设与基层治理,着力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精神风貌。

针对村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迫切需求,宣城烟草倾力支持村中心文化广场的升级改造,帮扶资金精准用于地面硬化、环境美化及路灯亮化工程,彻底改变了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夜晚一片黑”的窘境。如今,焕然一新的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议事交流的核心场所,大幅提升了马鞍村的宜居品质和凝聚力。

硬件提升是基础,精神滋养是内核。宣城烟草与村两委深入挖掘本地“莲”文化精髓,将其巧妙融入乡村建设与治理,精心打造的廉政文化长廊,传递清廉价值;新建成的“廉心桥”,不仅是连接村舍的通道,更成为浸润人心的精神地标。同时,还高度重视村民法治思想建设,通过组织法律讲座、设置普法宣传栏、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和村民的规则意识。

这一系列的精准帮扶举措,厚植了崇廉尚法、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为马鞍村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和治理保障,生动描绘了“村美、人和、风清”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民生暖流,从“安居乐业”到“幸福升级”

产业兴旺与文化繁荣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当村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同步丰盈,马鞍村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漫步今日的马鞍村,一道道精心修葺的篱笆墙内,是村民亲手打造的美好生活场景:彩灯串串装点着小院,石桌茶席上香气袅袅,三五好友闲暇时围坐畅谈,夜晚常传来吉他声与歌声。村民李大妈笑着说:“以前孩子们总劝我进城,现在反倒常带朋友回来了。”这种“庭院微改造”不仅提升了居住品质,还催生了共享茶室、农家私房菜等微业态。

更可喜的是,曾经“走出去”的年轻人正在“返回来”。95后陈欣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运用新媒体专长运营村级短视频账号。“我们拍摄的蓝莓采摘、共享厨房体验、文化广场乐生活等内容,话题热度破万!”目前,已有20余名青年返乡工作或创业。青年的回归重构了乡村的人口结构与精神风貌,在电商运营、活动策划、广告设计等领域他们各展所长,成功为村集体注入新思维。在每月的“青年议事会”上,返乡青年可以畅所欲言,由他们提议举办的“田园音乐节”“蓝莓采摘季”“认领一菜园”等活动,单日最高吸引游客超800人次,让马鞍村在朋友圈频频“出圈”。

“我们要让村庄不仅留得住乡愁,更装得下梦想。”村书记郭秦智表示。马鞍村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增收致富,更希望形成老人安居、中年人乐业、年轻人回归的良性循环。

如今,马鞍村的日常图景生机盎然,白天,村民在蔬菜基地辛勤劳作;夜幕降临,村中心文化广场上纳凉的人群与悠扬的歌声交织成一片。然而,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还未结束,更美的画卷,正随着下一个收获的季节徐徐展开……

(作者:胡雅馨 查凌燕,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烟草专卖局)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