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的培育和成长有其自身规律,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社会条件。随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支持人才的氛围不断浓厚。党员干部在服务人才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应加强自身关于政策、企业发展、人才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及实际应用能力,做到懂政策、懂企业、懂人才,当好人才成长道路上的贴心“搭子”。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术,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这是时代呼唤,更是事业所需。当前,各地党委政府和产业行业部门纷纷推出了“一揽子”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大好政策。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让好政策发挥出好效果,必须解决好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党员干部应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养成关注学习政策的意识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不满足于仅仅了解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政策规定,还应广泛了解相应配套政策。深入理解各项政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制定逻辑,真正把政策内涵、精髓吃透,准确把握不同情况所对应的适用政策,当好懂政策、会用政策的“政策通”“活字典”,以专业素养给予人才“及时雨”般的帮助,从而赢得信赖。
人才成长离不开行业发展的大背景,党员干部若没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储备,则难以与人才深度对话交流,难以真正贴心服务。应常怀“本领恐慌”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关注行业发展态势,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人才在不同阶段的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及时送上暖心、贴心、细心的服务。坚持立足地区和自身实际,健全完善上门送政策、搭建交流平台、推荐参评奖项、提供法律服务和行业咨询等措施,为各类优秀人才在初创期“扶上马”、在成长期“送一程”、在成熟期“推一把”、在转型期“帮一手”,让各类优秀人才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能得到雪中送炭的支持,助力他们创新创业,以全程在线的陪伴建立起深厚情谊,成为人才贴心“搭子”。
人才服务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场接力赛,需要党员干部在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上下功夫、做文章。要甘当长期服务人才的“店小二”,善于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以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意识全心全意服务人才。特别是当前,各地招才引智的政策发布及各类活动愈加丰富,党员干部应把握住每一次活动,加强人才引进后的跟踪对接,抓住每一个与人才交流对话的契机,在全面了解项目落地各个环节情况的过程中,跟踪了解进展、询问需求,帮助人才找资金、找资源,共同推动研究成果在基层和企业落地转化,以全流程、跟踪式的服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切实把工作做到人才的心坎上,让人才能够在点滴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尊敬、被需要、被珍惜。
留才先留心,真情换信任。党员干部须将心比心,时刻把人才需求放在心上,急人才之所急、解人才之所忧、干人才之所盼,真正成为人才的贴心“搭子”,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下,用人才“金钥匙”激活发展新动能。(李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