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诗人刘希夷写伤春惜时的名句,到9月,似乎为新生入学、尊师颂教而写。
12日,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报到,值得记录。
来了不少“本科生”
深秋,长沙还是“高烧不退”。晨7时半,湖南劳动人事职院志愿者队伍,便以热切的目光,恭候在长沙高铁南站、长沙火车站、地铁广生站,为新生接站。
迎新志愿者。文羽摄
报到新生活。李旭唐摄
新生及其家长的风尘仆仆,与该校师生的热情温馨接站,无缝对接。搬行李,递矿泉水、湿巾、手扇,很快接到长沙东北的开元东路。到站,又是搬这搬那,有个志愿组男生少,女生毫不犹豫“蛮干”起来。
这是湖南劳动人事职院。“用爱温暖世界”几个金鎏大字,仿佛从房顶伸臂到大门,“拥抱”每一名新生。
为避免暴晒,报名处、问询处、验证处、贷款处、缴费处、医务处等一律转移至求索楼。与新生及家长热情问候后,师生志愿者按流程,细致规范地办理一切报到手续。
收费标准,学校按湖南省有关收费文件统一规定,早已向新生及家长“安民告示”。报到时,畅通线上线下支付渠道,迅捷清楚,也避免拥挤不堪。鉴于其分分毫毫,多退少补,清清白白。
该校除国家奖助学金外,推出的“三免一补”(免学费、教材费、住宿费,补助餐费)政策,每年受益的特困生达五六十人。
报名办妥,志愿者便引领新生到宿舍,帮助铺床布被,整理内务,安顿用餐。机械制造专业新生张艾军感触,“报到比想象中顺畅多了,这种氛围爽快。”
3517名新生,一路经过校园,一草一木,繁茂如春,仿佛绽笑伸臂,向自己致意。3517张青春脸,一律打消了紧张、陌生和不安,露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原生态,俨然融入美丽校园。
近年来,该校录取分数稳步提升。今年历史类、物理类比去年分别提高15分、13分,去年比前年分别提高26分、23分。达到和超过本科线的学生越来越多。
近年来,该校强化党建引领,加强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发展。师生赴国省职业技能竞赛参赛获奖率、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办学满意度排名等,连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7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维莅临湖南劳动人事职院考察,对该校应急救护、“四习五技”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筑起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
背负行李的人
护送新生入学的,大多是父母。一路上,他们肩挑背负手推,气喘吁吁地搬着行李,并且不时地紧揽子女,一副极尽遮风挡雨之能事的神态。
报到完,摊上被铺、吃饭甚至告别时,父母还不忘声声叮咛:要听老师的话、发狠读书呀,要与同学搞好关系呀,要吃饱饭、按时睡觉呀,不要沉溺打电游呀,没钱了就说呀……一遍遍重复,一声声强调,一句句唠叨,哪怕换来的是不厌其烦。
上午10点左右,湖南劳动人事职院食堂。见不少家长还在吃早餐,一问,是因送孩子报到太忙。郴州汝城县两个朱姓家长,边吃边聊得热乎,对两个孩子入学时尚专业——机器人专业,充满期待。
来自湘西吉首新生一家。文羽摄
“如果AI专业不顺,可以转学吗?”湘西吉首市送学的老刘夫妇,都是农村入城的生意人,为弥补自己文化短板,特地买了学区房。女儿大学毕业,在长沙河西工作;儿子考上湖南劳动人事职院AI专业。送学路上,夫妇一直忙到9点55分,才考虑吃早餐。当笔者说明AI美好前景时,他们才放下心。
父愿子成龙,需要的是行动和担当。
电气自动化专业龙小成母亲回忆,她本来服装生意做得好,但是从孩子初中起,她就一直陪读。孩子有什么好的爱好,她都会支持。
一名女生与表姐同时报到该校,因劳务缠身,两家派一个母亲送学。还有一名贵州女生,三姐弟都在读,父母远在广东打工,只好委托15岁的弟弟给送学,可父母在视频通话问得仔细。
9月11日,退伍军人、2023级返校新生王先宇,第一个报到。他说,想把学校当作另一个战场,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提前进入状态。
王先宇身边亲人只有年迈奶奶,没人送学,提前来,免得触景生情。这是否为第二个原因,笔者不敢肯定。
为什么让孩子选择该校呢?不少家长异口同声:“长沙是个好城市”“湖南劳动人事职院是所好学校”“听说学校扶困助学搞得好”。跨境电商专业徐俊母亲干脆说,“学校春天花团锦簇,很漂亮,我想常来看看。”
职业教育重在就业。不少新生报考该校,是奔着无损检测、跨境电商等“俏”专业而来。这天,这些专业报名摊档处,挤的人最多。笔者见三五成群的家长,在一旁眉飞色舞憧憬着。
新生与父母。文羽摄
在学校留个影。文羽摄
而财务、人力资源等老牌专业,在该校有专业优势。一名来自湘西凤凰的家长说,孩子喜欢财会,想让她在大专毕业就能找个好岗位,要么打好基础升本嘛。
而新生邹佳莹母亲,期望孩子能在本校,把计算机相关考试、普通话考试、英语四六级都通过。新生胡秋吉父亲,希望孩子该吃吃、该喝喝,学好本事、长好身体,为应对职场打基础。
在食堂大树下,几名男性家长席地而坐,似乎很疲倦,有的正在打盹。原来,他们从工地、从车间、从送外卖路上赶回,陪女儿办妥报到后,女儿被师姐引去宿舍。因性别原因,他们只好在这等候。
几乎所有家长,都是愿意成为孩子的大树呀。
笔者不由然想起,40多年前自己上大学,报到那天,重病刚出院的父亲,气喘吁吁,争着背负行李,携我步行几公里,才搭上一辆手扶拖拉机。到小镇,父亲实在力不从心,只得作罢。
因积劳成疾,五十出头的父亲不久即逝,他没享过一天福。其背负行李、艰难送学的佝偻身影,永驻我心中。
孩子,什么是父母?就是明知力气不大,也永远是争着负重的人。
让梦想启航
大学将如何度过?
“想把专业学好,把画画的爱好提高一下,希望多考证书,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一是学会独立生活,规划好生活费、把宿舍收拾整齐;二是考上英语四级,争取大一就能过。”“最期待能够交上几个知心朋友。”“最想把打电游的习惯改掉”……
这是一些新生的表态。
食堂检查。文羽摄
迎新工作巡视。李旭唐摄
在报到现场,学校党委书记徐厌平、校长钟秋明、副校长刘云霞、党委委员宣统部长吴志兵,与校党政办、学生工作部、后勤服务中心、安全保卫处等部门开展巡视工作,并向新生及其家长进行询问交流。
校领导到食堂,对如何确保食品采购质量、科学储存、菜品定价、营养搭配、卫生保障、杜绝过期发霉食品等事项,逐个档口进行调研,并提出严格要求。
他们不仅是教师,也是曾陪子女送学的家长。徐书记紧紧握住一名家长的手:“把孩子放心交给我们吧。”
新生报到前,学校就本学期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后勤保障、高校党建、“三免一补”、迎新入学、军训等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安排。并郑重承诺,“你只要肯学就能毕业。”
领军训装。王宇晴摄
书记、校长寄语新生,第一,高校是拒绝躺平摆烂、提升情怀格局、让梦想启航的地方。希望孩子们,自觉将个人理想智慧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结合起来。第二,在校三年,孩子们要穿好“两套服装”,一是学生装、二是工装。
是呀,学好知识与掌握好技能有机结合,乃职业教育之“真谛”。这与凿壁偷光、囊萤夜读、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的故事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把握好大学这一步,从报到做起,从眼下做起。(文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