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党建 > 正文

与时俱进强化年轻干部监督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具有干事创业的高度热情,但也存在历练不足、易被“围猎”等风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年轻干部的监督工作也须与时俱进,以更契合时代要求、更贴近年轻干部特点的方式,护航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更新监督理念,从“抓毛病、找问题”向“治未病、促成长”转变。年轻干部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塑形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巩固阶段。监督工作应着眼于早发现、早提醒,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函询、诫勉等方式“修枝剪叶”,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帮助干部系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要始终坚持信任与约束并重,体现组织关爱,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在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不应简单否定,而应及时帮助纠正、总结提升,让年轻干部认识到监督是“安全带”而非“束缚绳”,从而更加敢闯敢试,勇于在乡村建设、改革发展一线挑大梁、担重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拓展监督方式,以数字化信息化提升监督质效。数字化时代,违纪违法行为更加隐蔽复杂,载体也从“线下”延伸至“线上”。监督工作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变化,摒弃单纯依靠听汇报、看材料、年终考核等传统方式,积极运用更加灵活、高效、人性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从“人盯人”到“云护航”的转变。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年轻干部的工作表现、社会交往、舆情动态等进行动态分析和风险评估,实施“穿透式”监督,提升发现问题精准度。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可更多采用心理疏导、职业规划辅导、廉政风险提示等柔性方式,使监督更有温度、更易接受。

优化监督体系,构建“多元协同”立体格局。当前年轻干部工作生活呈现“线上线下融合”的特点,传统监督方式难以全面覆盖,必须推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同事之间更易察觉彼此情绪和思想变化,应通过开展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伙伴式”提醒监督;干部作风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应畅通群众反映问题和评议监督的渠道,把干部表现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媒体监督能够形成有效的舆论约束,发挥纠偏促改的作用。把年轻干部置于多元监督之下,就是要让其时刻感受到监督无处不在,从而始终保持清醒坚定,真正养成在“探照灯”下开展工作、行使权力的习惯。

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监督机制本质上是推动监督更加科学、精准和人性化。要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保护干劲作为重要原则,把严管厚爱落到实处,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充满活力的年轻骨干队伍。(文山市纪委监委 冯佳)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