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浙江省余姚市委以“两个覆盖”集中攻坚为抓手,创新推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指导员“八字工作法”,选派1892名党建工作指导员下沉6735家非公企业及559家社会组织,通过常态联系、精准指导、贴心服务,为新兴领域党建注入“红色动能”。
第一步:摸。通过“数据比对+实地走访”,深入开展情况摸排,真正弄清楚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底数,建立并动态调整工作清单台账。以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为有利契机,搞一次“拉网式”的大起底,真正把底数情况摸准摸实,到底有多少家组织,有多少名党员,既包括在册的,也包括流动的,还要搞清楚有多少党组织关系是放在村社的,特别是企业出资人、高级管理层、高层次人才等关键人员中的党员情况以及他们对党建工作的知晓度、配合度。
第二步:找。党建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关键是要解决好有人抓、有人指导的问题。所以,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加快推进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实现全覆盖。在选派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兴领域组织特点、业务需求和群体特性,结合党员干部的专业特长,努力做到人岗精准匹配、需求与选派有机结合。
第三步:教。在党建工作指导员确定后,及时通过培训,让每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抓紧学会弄懂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市委社会工作部编印《余姚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指导手册》,帮助党建工作指导员了解掌握相关工作任务和规范要求,一一发到每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手上。党建工作指导员学会后,及时联系派驻单位,宣传解读党建、工建、团建、妇建、惠企等政策,教会他们开展党建和群团组织建设等工作的基础规范。
第四步:联。通过党建工作指导员牵头,找到每个新兴领域组织的具体联系人和党员骨干,通过微信等平台,建立工作交流群,重点把派驻单位的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以及工、青、妇骨干和属地网格员等拉进群,畅通各类工作指导员与派驻组织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通过工作交流群,实时发布政策解读、工作提示和活动通知等,积极推送党建等相关学习资料,在线搜集问题需求等。同时,线下定期开展走访联系,特别是加强与负责人(出资人)对接,了解掌握派驻单位相关负责人和党员职工的思想动态和意见建议。
第五步:建。在充分了解新兴领域组织和党员职工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对照党内法规和上级部署要求,规范推进党组织组建,能单建的单建,难以单建的就通过成立联合支部开展党的工作。确实没有党员的,就先通过组建群团组织实现组织化管理,充分发挥工、青、妇的特点,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然后积极发现、储备和发展党员,为下步组建党组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积极帮助指导完善提升党群活动阵地,推动各类阵地资源共建共享。
第六步:分。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合理区分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结合各自特点,精准开展联系指导服务。各类工作指导员立足派驻单位实际,帮助挖掘提炼企业特色文化,推动举办劳模宣讲、技能比武等活动,组织辐射面广、参与人数多、实际效果好、有企业特色的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党建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的作用,组织协调派驻单位与其他领域组织广泛开展共建活动。
第七步:促。积极引导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结合实际,从中心大局出发,找准立足点、切入点,不能简单“就党建抓党建”,把党的工作与生产经营、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维护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群体的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将政治引领融入日常联系服务之中,促进新兴领域党组织创先争优,引导新兴领域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八步:评。建立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评价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积极帮助新兴领域党组织树立品牌意识,引导更新工作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培育先进典型,对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报送,扩大社会影响力。各地各单位立足自身实际和工作基础,加强整体谋划布局,创造性开展工作,主动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整合盘活各类阵地资源,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品牌培塑、示范培育力度,认真总结提炼有效经验做法,释放示范效应。
(浙江省余姚市委社会工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