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汲取伟大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斗争精神。从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百团大战彰显中国军民的不屈抗争,我们党一路走来就是在不断斗争中求生、在斗争中壮大、在斗争中夺取胜利的。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然要跨越更多“险滩”“隘口”,防范更多“黑天鹅”“灰犀牛”。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在思想上绷紧“斗争之弦”,深刻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更要在行动上练就“斗争之能”,主动到重大任务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破解发展难题,在基层治理第一线化解矛盾纠纷,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砺意志,在与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斗争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
积蓄“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自强力量。自强不息历来是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力量源泉。抗战时期,面对敌人的封锁围剿和物资极度匮乏,中国共产党带领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用锄头和镢头开垦出“陕北的好江南”。迈入新征程,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是一朝一夕、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锤炼自强不息的品格,锚定目标、乘势而上、开拓前行。要有争先创优的信心和勇气,拿出“干得好、当标杆”的魄力,主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解放思想,向先进学习,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弘扬实干作风,立足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加压奋进,在日拱一卒中实现自身的长足进步,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站稳“愿与人民同患难”的群众立场。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关键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刻认识到,权力来自于人民、更要服务于人民,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主动“沉下身子”,常态化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换位跑一次”等活动,通过走访调研、民意恳谈等方式,精准掌握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善于解决问题,对群众反映的诉求,明确时限、挂图作战,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以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