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竹溪,我‘氧’你!到南山走人家。”暑热难耐,笔者日前直奔故乡十堰市竹溪南部深山,探访这片深藏于秦巴山脉的秘境。山水人文、千年传承;文旅融合、产业振兴,生机勃勃的秀美画卷演绎动人交响。
山水人文:自然馈赠与匠心传承
“天晴了,快看河里石板画!”一大早,笔者自竹溪县城抵泉溪镇。只见河床天然石板画千姿百态,鬼斧神工熔铸青山碧水。
石板河床勾勒出“清泉石上流”的奇观,而当地“金漆世家”的非遗工坊,则延续着竹溪“中国生漆之乡”的荣光。竹溪曾是全国生漆出口基地县,但20世纪八十年代因化学涂料普及而遇冷。
(泉溪非遗工坊研学漆艺。刘金红摄)
“从小看着父母育苗、栽树、割漆、做漆器长大,对漆艺的感情始终割舍不下。”竹溪“金漆世家”漆艺第四代传承人张晓莲眼中闪光,她不断改进生漆采割技术并创新髹饰技法,申报11项专利。
一件漆器的诞生堪比修行,开坯、造型、漆灰、打砂、褙布、打磨、髹涂……反复数十遍,历时六个月方成。她培训传承人,带动42户农户增收,获“全国乡村工匠”等称号。
细雨初歇,晓莲与父亲立于茂盛漆林,手中漆桶盛满期待。如今,全县百亩以上生漆基地133个,面积达13万多亩,规模再次位居全国前列。
午时抵达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八卦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6.5%,是“秦巴绿肺”。万江河、石板河、五道河如银练绕峰。八方山泉汇入堵河,奔涌五百里注入丹江口水库。万江河畔的“中华慈母树”,220年树龄枫杨,寄生灯台、李子等植物,成“怀抱七子”奇观。
(八卦山万江河拱卫着中华慈母树。徐浩摄)
夜经十八里长峡抵向坝乡。墨色群山隐,汉族神话史诗《黑暗传》遗韵在向坝苏醒。
“向坝民歌是《黑暗传》活态分支!”当地多位老人一起现场剖解明清移民古歌融山野号子。“一领众和”薅草锣鼓似惊雷,“自问自答”田秧小调如溪涧,嫁娶丧葬歌如松涛。
向坝民歌以独特的“三声子”“溜溜调”传承着《黑暗传》遗韵,成为秦巴深处的原生态交响。
(向坝民歌唱响竹溪县民间春晚。周军摄)
“姐在哟——后园掐菜苔……”翌日破晓,上向坝村松树梁烤烟地里民歌传人王学龙歌声清亮。“七岁跟爷爷学调门,放牛唱《阳雀》,栽秧对《薅草》。”妻子笑称:“炒菜忘放盐,唱歌不忘词!”
“非遗保护,要像烟叶根扎泥土。”向坝民歌是烟田即兴表演,是生命节拍。乡里推进建设民歌数据库、修复曲谱、升级展览馆,开发文旅产品,古老歌谣闪耀时代足音。
产业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云雾漫卷,林海若仙岛。八卦山林场建成50亩石斛种养基地,种植铁皮石斛200余万株。种连翘、芍药、黄柏等药材。
次日清晨,笔者沐雨至桃源乡丹霞山。山泉穿岩透石滤出,经检测属高锶、低钠、弱碱性天然矿泉水,成为桃源乡递给世人的名片。
(桃源乡八里峡丹霞山飞瀑涌泉。杨浩摄)
瓦沧三文鱼养殖场共建99个鱼池,引高山冷泉,恒温15度,年产520吨。奔涌泉水化身饮品、鱼脍,牵引乡村旅游,赋能振兴。
山风送草木清气,天宝乡茶山云雾显形,3100亩丰产茶园茶垄盘旋如绿色五线谱。高桥村茶厂,自动化生产线吞吐青翠。“85℃出豆香,90℃生栗香。”
(天宝乡建成3100亩高质量丰产茶园。罗翔宇摄)
天宝寨村手工茶坊,七旬匠人赤膊立柴灶前,满是自信:“机器求形,人手养魂!”制作完毕,盏盛揉箭,沸水倾注,银毫倒悬,芽叶舒展。轻啜,鲜爽似咬破嫩豆,回甘现板栗甜香。
如今,全县32万亩茶园托起“中国茶业百强县”,今春7852吨新茶南下,产值超13亿元。
兵营镇罗汉湾西瓜基地,510亩墨绿瓜叶起伏。种植大户熊吉根轻叩瓜皮:“听脆声!身份证在土里!”剖土壤:海拔580米沙壤如金粟,弱酸土含钾磷;东北坡艳阳烘焙糖分,夜风急冻锁住甜。检测报告显示,这里西瓜中心糖度14.2,脆度超普通瓜三成。如今,兵营镇6个村发展西瓜种植面积2000余亩。
灯火长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暮色吞噬山脊,兵营镇灯火如星。兵营山洼环抱,传穆桂英练兵。如今打造军营体验、山地度假、农庄采摘等景区,成为秦巴山区小众热门景点。
晓莲指尖金漆,是时光淬炼匠心;学龙喉间民歌,是根植沃土呐喊……泉溪漆、丰溪药、桃源水、向坝歌、天宝茶、兵营瓜——竹溪南山“六大宝”,为山村注入新韵。
(武陵不夜城山二黄情景剧吸引八方游客。甘少群摄)
思绪飘回竹溪县城:武陵不夜城灯火璀璨,山二黄拥抱自信;东门月宫池波光潋滟,映历史温润;桃花岛夯土小镇朴拙厚重,诉“土”“根”智慧……以文旅执笔,饱蘸家园深情与传承智慧,在时代画卷中书写动人华章——这既是竹溪人对家园的深情守望,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刘家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