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树牢底线思维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底线思维蕴含面对复杂形势居安思危、临危不乱的智慧,在防汛这场“大考”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值得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学习,应用在日常工作中。

底线思维强调看见“下限”,在此基础上做足准备争取“上限”,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其应用有助于深刻认识局面,让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周全,让各项工作更扎实。实际上,中国人从古至今的处事方式饱含此类智慧,底线思维是对中华传统智慧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党在发展中形成的先进经验,是我们临危不乱、转危为安的强大底气。

做好防汛工作离不开对底线思维的认识和应用,我们应将其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必要能力,作为根植于心、常态化应用的工作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将守住政治和作风红线作为首要原则,让自己的行为始终在党纪国法边界之内。政治上,应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行为准则,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作风上,应加强党性修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

坚持底线思维,既要有防范的先手,也要有应对的高招。当前,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对我们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须提高忧患意识,随时做好面对风险和挑战的准备。只有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才能提升预见性,把握主动权。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党员干部应从认识问题出发,将落脚点放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在工作中,应避免“纸上谈兵”,多积累“实战经验”。底线思维的培养不应浮于形式,要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和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把真实情况摸清楚、弄明白。在实践中强化责任担当,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分析研判复杂形势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防范化解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