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四川省南江县光雾山满目苍翠。这片曾因矿产开采而生态受损的土地,如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成果。南江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精耕细作的耐心、因地制宜的智慧,成功实现了从资源依赖到生态富民的转型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县域层面的有益探索。
破局:坚定转型 生态优先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南江县曾聚集155家矿山企业,粗放开发带来严重生态问题:山体植被破坏,覆盖率一度跌破40%;30余条溪流因矿渣淤积而污染,发展陷入困境。
2005年,“两山”理念为南江指明了方向。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挖山卖矿绝非长久之计,绿水青山才是传家宝玉”,果断决策,一场持续二十年的“生态保卫战”就此打响:依法关停126家矿山企业,全域取缔私挖滥采点,妥善分流安置6000余名矿工。以赶场镇鹿角垭村为例,昔日的矿坑已被2000多亩核桃林覆盖,生态修复成效显著;许多曾经的矿工及其后代,也转向了绿色产业。
扎根:科学修复 产业富民
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复绿”,而是要让绿水青山长出“金叶子”。南江县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出“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游则游”的立体发展路径:在废弃矿坑应用土壤重构技术,用生物有机肥改良受重金属污染土地;依据海拔梯度科学布局产业带——800米以上发展茶叶,600-800米种植核桃,低山区培育金银花等特色作物。同时,依托良好生态,南江黄羊养殖等林下经济也蓬勃发展。
截至2024年,南江县建成“天府森林粮库”核心区20万亩,发展核桃31.3万亩、茶叶16.99万亩、金银花18.9万亩、青钱柳3万亩,南江黄羊存栏量达45.17万只。特色产业年产值达50亿元,惠及群众20余万人,生态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绽放:生态旅游 点绿成金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南江最宝贵的财富和发展优势。光雾山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红叶观赏区,每年秋季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旅游经济活力迸发。景区周边及全县的农家乐、民宿、特色餐饮等业态蓬勃发展,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桥亭镇龙门村等曾经因采矿而生态恶化的区域,通过修复梯田茶园、发展茶旅融合体验项目,也实现了华丽转身。2024年,南江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生态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青山为证:“两山”理念照亮幸福路
二十载砥砺践行,“两山”理念在南江结出硕果。森林覆盖率从40%升至71.76%,矿山企业从155家减至29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2000元跃升至2.1万元。这深刻反映了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从“挖矿山”到“种青山”,从“卖资源”到“卖风景”。
大巴山深处的南江,正持续书写着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的和谐篇章,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生动的地方实践样本。(南江县融媒体中心 王廷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