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员干部需以“静气戒躁、俭心戒贪、笃行戒懒”的精神境界,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静气戒躁,以“静水深流”的定力筑牢政治忠诚。“静气”是修身立德之本,更是党员干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底色。要破除浮躁之弊,需从“静”字入手:“静”以明志,常思所想所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深知追求虚荣者必是浮躁者,只有摆脱无谓的躁动念头,才能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守住初心;“静”以修身,切忌对党的理论学习浅尝辄止,党员干部需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研读经典文献,涵养“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定力,对待理论学习要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执着,保持专注和谦逊进取;“静”以求效,在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速成习惯会让耐心与毅力逐渐流失,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静气沉下身子,以“坐忘尘寰外,心清境自幽”的境界履职尽责。
俭心戒贪,以“一叶知秋”的清醒守护清廉本色。“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党员干部需时时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落实“俭心戒贪”,并在“三问”中校准价值坐标:一问“公与私”,时刻警惕“小恩小惠”背后的权钱交易陷阱,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员需牢记“公权姓公,一丝一毫不能私用”。二问“奢与俭”,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会所里的歪风”等,“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要做到廉洁惟有俭朴,切勿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中迷失方向。三问“小与大”,深悟“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从抵制一顿宴请、一张发票的“微腐败”做起,莫让贪婪和侥幸控制思想,党员干部唯有以“俭”修身、以“俭”养德,方能在物欲横流中守住底线。
笃行戒懒,以“咬定青山”的韧劲践行使命担当。“笃行”是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戒懒”是突破“躺平”心态的自我革命。破除慵懒之风,彻底消除“懒政怠政”现象,需以“三破”精神激发担当作为:思想“破冰”,这意味着党员干部需突破自我思想局限,深刻明白“躺平”是对党员身份的亵渎,要用党的理论“充电”,激活思想内核;能力“破题”,以责任为动力,将“困难”转化为“机会”,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视为提升协调能力的契机,通过大量的实践锤炼实现能力提升;行为“破局”,以群众为“镜子”,在服务中唤醒担当,从被动履职转向主动担当,以“满意度”替代“及格线”思维,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更加努力追求群众的满意度,真正把“群众事”当“自家事”,克服懒惰,以“夙夜在公”的奉献精神服务于民。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 钱爱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