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争做新时代“三味青年”

在时代洪流奔涌向前的今天,广大青年当以青春为犁铧,深植基层沃土,努力成为兼具“书香味”“汗水味”与“泥土味”的新时代“三味青年”,方能在风雨洗礼中淬炼真金本色。

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理论素养是青年干部安身立命的“压舱石”。面对新形势之复杂挑战,青年干部唯有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紧迫感,持续汲取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专业知识以及基层工作方法,方能破除“本领恐慌”。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深学细悟中把握核心要义,在融会贯通中掌握立场观点方法,让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思维习惯与行动自觉。不仅要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先进典型学,将学习成果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务实的工作举措。让浓厚的“书香味”浸润心灵,转化为明辨是非的政治慧眼、驾驭复杂局面的过硬本领和破解发展难题的创新思路,为青春注入持久而璀璨的智慧光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香味”指引方向,而“汗水味”则凝结着实干的价值。青年干部当摒弃“骄娇”二气,主动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集中、任务最繁重的地方去磨砺,在风雨中“墩苗”,在重压下“壮骨”,让汗水浸透在防汛抢险的堤坝上、在产业振兴的田野里、在服务群众的琐碎中。要敢于接“烫手山芋”,勇于当“热锅蚂蚁”,主动奔赴乡村全面振兴最前沿、项目建设主战场、矛盾调解第一线。每一次田间地头的调研、每一次通宵达旦的攻坚、每一次成功化解的纠纷,都是汗水浇灌出的宝贵财富。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晒黑”“磨破”“熬红眼”中,青年干部才能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真本事,锻造“扛重活、打硬仗”的宽肩膀、铁脊梁,以实干担当的“汗水味”擦亮青春底色。

基层工作的真谛,不仅在于“身入”,更在于“心至”“情融”。“泥土味”是基层最本真的气息,是连接干部与群众的天然纽带,它承载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坚实的群众基础。青年干部当怀揣赤子之心,俯身贴近大地,听懂“乡音土语”,读懂“柴米油盐”,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要坚决走出“文山会海”,卷起裤腿走进田间地头,挽起袖子坐上农家炕头,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心声,在群众的“后院角落”和“灶头炉边”感知冷暖疾苦。唯有真正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饮一瓢清水,同谋一方发展,才能在沾满“泥土味”的实践中找到工作的“源头活水”,将根须深深扎进人民沃土,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确保各项工作都做到群众心坎上,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味”交融,青春方显厚重。当“书香味”点亮智慧、“汗水味”砥砺筋骨、“泥土味”滋养心灵,青年干部便能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在这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让我们争当“三味青年”,以实干为笔,以汗水为墨,奋力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人民政府 陈然)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