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为破解社区闲置空间多、服务供给有限、自治动力不足等问题,各社区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合伙人”模式,不断壮大为民服务“朋友圈”,构建起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社区联合物业公司、个体工商户开展“邻里情深爱满社区”主题活动,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发放暖心关爱卡
多元参与聚合力,社企协同共发展。按照巴彦淖尔市关于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功能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在全旗开展社区闲置资源摸排调研,全面掌握现有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项目覆盖范围、功能室使用率、实施效果和资源缺口,“一社区一策”建立摸排清单,按照“小办公、大服务、开放式”原则,年内整合优化利用率低、功能相近的功能室15个,腾出闲置用房12个,为引入合伙人提供阵地空间。同时,按照“公益+低偿+市场”方式,用空间换资源、换服务,各社区根据各自资源闲置情况,通过三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招募社区“合伙人”,将市场信誉好,社会口碑好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专业技能人才、志愿者纳入社区“合伙人”。截至目前,全旗15个社区共招募“合伙人”202个。其中,乌拉特前旗志愿者协会承办7个社区的暑期儿童公益托管班,吸引了170余名小学生参加,即解决了辖区居民假期儿童看护难问题,又促进了邻里互动与社区融合;新益隆物业服务公司与7个社区签订共建协议,认领民生实事7个,协同社区解决物业矛盾12个……一场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就此展开。
社区联合乌拉特前旗志愿者协会开展暑期托管班
按需联动优机制,融合共建提质效。深入践行和落实“四下基层”,持续开展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通过“五必访、五必谈”,摸清群众现实需求和服务现状,形成居民需求清单,精准匹配共建单位“合伙人”资源清单,量身定制形成项目清单,实现各方资源和服务双向奔赴。年内,15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2655名在职党员化身社区“合伙人”开展理论宣讲、扶老爱幼、扶弱助残、卫生健康、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在民族社区,11个共建单位“合伙人”通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为恒泰小区党群服务驿站进行基础装修;老年大学在10个社区开设教学点,举办“民族政策宣传月”暨“籽籽相拥同心筑梦”邻里文化节、“墨香社区,共书风雅”等主题活动10余场,惠及群众2600余人;各社区联合社区卫生中心、医院面向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等活动67次,服务老年人4550人,“合伙人”项目实现了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参与”。此外,乌拉山镇党委还建立了“合伙人”准入退出制度,规范了“合伙人”审核、备案、退出程序,确保合伙人“真参与、能干事”。
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开展“义诊”活动
精准服务立标杆,邻里互助传温情。运用“网格党组织+专职网格员+楼栋长”机制,精准掌握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合伙人”做好“接单服务”。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组建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银铃”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等113支,今年以来,各社区与“合伙人”协作,举办了多场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瑞泰社区通过引进医疗、养老等领域社会组织,提供上门体检、理发、家电维修等服务,受益群众5000余人;林海社区聚焦“困境老人”,实施“贴心小棉袄情暖夕阳红”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定期上门打扫、代购、陪聊,给予亲人般关怀,该项目获自治区第八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成为“为老”服务名片;东兴三社区从细节出发,开展“点亮温暖灯”行动,针对老旧小区楼道昏暗致老人摔倒隐患,采购小夜灯,组织人员为老人家庭安装在卧室、走廊,为夜间行动增添保障……这仅仅是居民需求与合伙人资源双向奔赴的一个缩影,下一步,乌拉特前旗将持续招募社区“合伙人”,让“合伙”的温度直抵人心。(乌拉特前旗旗委组织部 聂祥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