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和发展观紧密相连,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导向什么样的发展观。当前,城市工作还面临诸多新任务新挑战,如何更好实现面子和里子并重、地上和地下兼顾,检验着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政绩观。
思想理念牵引城市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立场,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和发展大势,创造性提出人民城市理念。作为城市建设者、管理者,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城市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各环节,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确保每一项城市规划都能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每一个建设决策都能契合人民群众利益,让人民城市理念真正成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最鲜活的注脚。
发展思路影响城市出路。“怎么看”决定“怎么办”,人民城市理念的真谛在于“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规划决策和治理完善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有机统一。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政府部门应注重发挥经营主体在资源配置、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注重发动人民群众成为城市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以便精准锚定城市发展弱点堵点盲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中的急事难事操心事,打造共建共享的互动格局。要处理好空间集约和精明增长的关系,树牢“紧凑城市”理念,强化对空间资源的精细化、复合化、集约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着力推动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能力厚度决定城市高度。做好城市工作,归根结底要靠人,要靠一支懂城市、会治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必须把干部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眼提升“善为”本领,坚持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大战大考中磨炼、选用干部,激励引导干部在城市规划建设的重大考场、矛盾纠纷集中的重要战场等基层一线墩苗壮骨,在实战实训中提升统筹协调、攻坚克难的真本领。着眼增强“敢为”底气,结合城市发展规律革新干部评价体系,更加重视考察干部潜绩,重点看干部是否注重城市内涵提升、是否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恪守城市发展规律、着眼城市长远发展的干部更多支持和保障,更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行动派、实干家。
(作者:王闰,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