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坚持用“开门教育”打开“群众心门”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风建设是否有成效,群众最有发言权。新时代党员干部唯有敞开大门搞教育,在倾听中找准症结,在实干中破解难题,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以倾听为起点,找准群众“心结”。群众的呼声是工作的“晴雨表”,带着温度的倾听才能感知真实的民情。坚持开门教育就是要用心用情、腿脚勤快,改变在办公室看数据、编材料的作风,深入乡镇、挂钩村社区来一场“沉浸式”倾听,在田埂上听农户算今年的收成账,在拉家常中记下“孩子上学路难走”“路灯不亮,晚上都不敢出门”等民生小事。畅通12345热线、书记信箱等网上反映渠道,既听表扬也听批评,并及时回复处理,让群众感受到被尊重的暖意,也在听民声、察民生中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

以实干为路径,破除群众“心忧”。群众看干部,不看口号看行动。坚持开门教育要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诉求,要把收集来的诉求用好,逐条逐件把群众关切的事办好办实。立足本职工作找准症结、拿出实招,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提出可行性方案,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要在增强为民服务意识的同时,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将作风建设新成效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求真求实做好调查研究,让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以解决为落点,打开群众“心门”。问题解决得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否满意。坚持开门教育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不能止步于收集群众诉求,要将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上,切实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将发现的民生小事纳入清单,定期公示进展,接受群众监督。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把“开门教育”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转化为制度完善的契机,比如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审批环节,把“解决一个问题”变成“解决一类问题”,以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砚山县纪委监委特约网评员 字纪琴)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