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抓实作风建设

风起青萍末,浪成微澜间。作风建设,大到关系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小至个人荣辱、单位发展进步。国有企业作为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化风成俗任重而道远。只有由风及风而正风,由风及腐而纠风,由风及效而盛风,才能“做强做优做大”,才能“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才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由风及风而正风

提及干部员工作风问题,很容易让人想起狭义上的生活作风问题。殊不知,正是追求低级趣味、缺乏自制能力,“八小时”外生活不健康,沾染上“黄赌毒”等不良嗜好,不惜铤而走险,贪污挪用或索贿受贿,陷入恶性循环。个人作风往往会影响一个单位的整体风气,风气不正,根基必松,就会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不求实效,虚假风盛行,甚至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就会滋生蔓延。

国有企业要加强作风教育和作风建设。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不失之于“粗”、失之于“虚”、失之于“软”。抓常,就是要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做到管事、管人、管思想、管作风。在推动工作中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抓细,就是要对干部员工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论大小,都要敢抓敢管、抓严抓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解决个别具体问题,又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抓长,就是要反复抓,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却放任自流。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机制,从源头上进一步破题解题,为作风建设长效化提供有力保障。

由风及腐而纠风

从近年来查处靠企吃企的案件和巡视巡察发现的情况看,建设领域收受红包礼金等问题易发多发。究其原因,底线思维缺失,侥幸心理作祟,忘记了国企员工身份,拿着企业薪酬,把小钱看得太重,没有淡泊名利、云淡风轻的工作态度;忘记了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没有秉公用权、人民至上的思想观念;忘记了被调查人认罪伏法在惯性上、时间上、技术上、证据上、应激上、知识上、智慧上、正义上的“八大不可抗力”,没有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自由、健康、友情“七笔账”。历史经验表明,国有企业的产品购、销、存等环节,多因高度关联资金而孪生经济问题,折射单位整体作风,透出员工思想面貌。作风不实,只会唱高腔、喊得凶、抓得松,就会一步让步、步步让步、滋生腐败,演变出风腐交织这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国有企业纪委,定位于正风肃纪反腐的“最后一道防线”。要一体推进正风反腐,强化系统观念,树立整体思维,把准由风及腐的利益链,实化细化“必问必核事项”,深挖细查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构建由腐纠风的工作链,既查清审查调查对象本人“四风”问题,又查清涉及其他公职人员违规吃喝等“四风”问题,加强线索管理,督促处置到位。要加强规律研究,深刻把握由风及腐、从量变到质变的特点规律,把风腐同查同治理念要求贯穿案件查办、整改纠治、警示教育等各方面,形成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有效闭环,强化“不敢腐”,促进“不能腐”,激发“不想腐”。要加强风腐同查同治的制度建设,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在大数据信息化赋能上求突破,推动风腐同查同治全流程规范、全链条衔接、全要素覆盖、全领域标准、全系统共享,做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健全一套制度、推动一方工作。

由风及效而盛风

效率效能,国企改革、法人治理要害之所在。国有企业存在突出问题,存量尚未清除,增量持续存在,导致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不力,推动国企发展质量不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牢。

针对国有企业由风及效乱象,要以优良作风盛行来提升管理效能,构建“大监督”格局,坚守责任担当,检视能力素质。坚持国有企业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综合协调,推行监督联席机制,贯通联动纪检专责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部门职能监督、专项监督和子公司履职主体责任,确保违规资金追缴、违规行为处理、经营管理优化、制度流程规范、同类问题防范“五个到位”。要用强烈的责任感战胜责任缺失,杜绝应付差事、得过且过,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愿望为愿望,盯着榜样找差距,对照先进学经验,比较典型谋发展,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要下大力提升干部员工能力素质,顺应规律的善干、依靠群众的实干、不断创新的巧干,讲方法、讲效率、讲质量、讲水平,解决具体问题,落实重点项目,破解发展瓶颈,培育经济增长点,实现预期目标。

(长沙城市更新投资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王海)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