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天一夜没合眼,但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南北关村党支部书记陈光红依然奔跑在抗洪救灾的一线:组织人员排查被困群众,搭建临时安置点,分发救灾物资,协调挖掘机清理道路;一趟趟地来回跑,先后将7名失联、被困人员救到安全区域……
8月7日以来,榆中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南北关村成为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7日晚10时许,看着大雨越下越急,陈光红忧心忡忡,接到乡党委的通知后,他立即召集村“两委”干部,迅速启动“叫醒”机制,带着铜锣和手电筒冲进下着瓢泼大雨的夜幕中。“村里老人多,有的行动不便、听力差,有的还抱有侥幸心理,我们挨家挨户敲门,力求尽快把所有村民都叫醒,带到安全地带。”陈光红说。
南北关村地处龛谷河下游,地势平坦。8日凌晨1时,如猛兽般的山洪冲破河堤,瞬间淹没了该村三社的低洼地带,部分区域洪水甚至漫过院墙1米多。“快!往村委会转移!”陈光红站在齐腰深的洪水中,一脚深一脚浅地蹚过积水,先后将21名村民转移至村委会。89岁的退休老教师高发云家一楼房屋被水冲毁,陈光红带人冲进二楼搜寻未果,最终在楼后的平房里找到了高发云,当时高发云正裹着被子等待救援,见到陈光红,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南北关村四社特困供养户赵成骐被洪水围困在房屋里,陈光红转身就跳进浑浊的洪水里将其救出,几次险些被洪水卷走……当最后一个人被安全转移时,他已经累得瘫倒在泥地里,浑身是伤。
洪水过后,南北关村一片狼藉,多处房屋坍塌,道路中断。陈光红顾不上清理身上的污泥,又带领群众投入抢险救援、清淤和重建的队伍中……“有书记在,我们就有主心骨。”看着疲惫的陈光红,村民心中满是感激和心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山洪灾害发生以来,跟南北关村党支部一样,榆中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力量,全面投入到了防汛抢险救灾的主战场和灾情处置的最前沿,用无畏生死的行动诠释了基层党组织的责任与担当。
跟陈光红一样,8月7日晚,持续的强降雨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牢牢罩住了马坡乡阳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作栋的心。转移安置群众、排查险情隐患、上报汛情……杨作栋彻夜未眠。8日早上,暴雨过后,双眼布满血丝、满身泥泞的他考虑到道路被山洪冲毁会影响后续救灾工作开展,又第一时间联系调配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组织26名党员群众成功抢修疏通受损道路。抢险救灾过程中,杨作栋全然不顾个人安危,下水疏通河道,右腿不慎被石头划伤,他也顾不上包扎,仍坚持在救灾一线。“乡亲们的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这点伤不算什么。”杨作栋对前来劝他休息的人说。
榆中县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小组”三级网格党组织优势,聚合5152名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网格员、群众等人员参与生产自救;抽调2577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受灾一线,采取“分组+分片”工作机制,编入网格,做好排洪清淤、搜救失联人员、物资搬运等工作,用责任与担当筑起坚固的“红色堤坝”,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见习记者 周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