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育强“领头雁” 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门古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实践探索

村干部作为乡村发展的“领头雁”,其能力强弱、作风实虚,直接关系到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能否有效激活。为培育一支能扛事、善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门古寺镇党委围绕精准识辨、培育储备、科学选配等关键环节,构建全链条建设体系,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育强“领头雁”,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精准识辨与动态管理,筑牢队伍建设根基

镇党委通过常态化调研,精准掌握村班子实际运行情况。每半年组建工作专班,逐村召开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通过面对面交流、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村班子整体运行状况、干部履职表现、群众满意度,掌握突出问题。座谈会鼓励参会人员畅所欲言,既谈成绩也摆问题,为村班子队伍整体和村干部个人精准画像,让后续工作更具针对性。

在此基础上,针对各村班子缺编缺职情况,镇党委坚持“科学调配、随缺随补”原则,及时配齐村班子队伍。补选过程严格遵循程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同时综合考量年龄、学历、专业等因素,优化性别比例,形成老中青结合、优势互补的合理结构,保障村班子高效运转。2025年以来已调整3名村书记、补选5名村级副职干部。

多元培育与全面储备,激活队伍源头活水

镇党委着力构建“培训+实践+锻炼”三位一体的后备干部培育体系。以提升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为目标,围绕政策理论、农村工作方法、产业发展等内容系统授课,近年来先后举办后备干部培训班18次;安排18名后备干部提前到村参与群众工作,在矛盾调解、政策宣传、民生服务等一线岗位积累经验;选派32名优秀后备干部到镇机关挂职锻炼,使其熟悉镇域工作流程、学习先进经验、拓宽视野格局。坚持全镇“一盘棋”思维,建立全镇村干部人才数据库,盘活全镇干部资源,对于因人口流出严重,导致“无人可选”的村,积极打破地域限制,从本镇其他村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村干部和后备干部跨村任职;畅通村干部成长渠道,对于德才兼备的副职干部和后备干部,勇于打破村干部职数限制,优先选派到其他村担任主职或及时补选成为其他村职数内干部。2025年以来全镇累计5人实现了跨村任职,选拔了10名优秀青年到村任后备干部。此项举措在保障了村级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极大程度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全镇村干部队伍中“比学赶超”的氛围空前浓厚。

科学选配与质量把控,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2025年以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为抓手,多途径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成功举办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9期,截至目前已有8名村干部陆续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和“独门绝技”;为提升村干部提笔能写的能力,研究出台了干部新闻写作激励措施,对积极写作的村干部进行奖励,2025年共有10名村干部获奖;勇于打破地域限制,用先进发展理念武装头脑,今年以来共组织6批次80余名村干部赴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等地学习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用“以岗代训”的方式分批次组织25名村级财务人员到财政所学习财务知识和法律规程,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人才基础。此外,加大学历提升及“考编”支持力度,通过提供学费补贴、协调学习时间等方式,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公务员及事业编考试,近年来,共计20余名村干部通过在职教育的方式提升了学历,3名村干部通过考试获得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此项措施极大提升了村干部岗位的“含金量”,在全镇范围内实现了“要我当村干部”到“我要当村干部”的转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村干部“无人可选、无人可用”的局面。

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基础工程”,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工程”,更是惠及万千群众的“民心工程”。下一步,门古寺镇党委将以永不止步的担当,持续深耕村干部队伍建设,让这支“领头雁”队伍飞得更高、行得更远,为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基层力量。

(作者:赵虹 高田汉,分别系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门古寺镇党委组织、统战委员和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门古寺镇社会事务办主任)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