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做好群众贴心人

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感知民生冷暖的“毛细血管”,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基层工作更是关系民心向背、执政根基。基层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扎根乡土,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破解难题,在服务群众的实践熔炉中锻造真金,书写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

立心铸魂,根植“民之所忧”的赤诚情怀。基层干部肩负时代重任,要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坚定为民初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风向标”,决不能心气浮于云端,面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唯有将“人民至上”内化为精神血脉,如焦裕禄般“心中装着全体人民”,才能激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内在动力。当干部真正把群众的“柴米油盐”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方能在泥土的芬芳中寻得工作的价值坐标。

练就铁肩,锤炼“民之所盼”的过硬本领。躬逢盛世,我们紧握时代脉搏;万里征途,肩上扛着家国梦想。新时代的群众工作充满复杂挑战,涉及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基层干部需在“事上练”中磨砺真功夫,既要如“老黄牛”般深耕细作,更要善用新思维、新技术,用心倾听“群众说事”,用智组织“代表议事”,用力推动“干部办事”,将田间地头的难题转化为提升能力的阶梯。唯有这般千锤百炼,方能肩负起群众沉甸甸的期盼,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机制赋能,构建“民之所依”的长效保障。个体热情如星火,机制保障如明灯。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让“愿为、能为、善为”者脱颖而出。借鉴“枫桥经验”,健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确保“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当制度保障为服务群众提供坚定支撑时,基层干部便能在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中,心无旁骛地施展抱负。

基层干部是托举民心伟力的基石,以赤诚情怀为根,以过硬本领为干,以长效机制为翼,必能在服务群众的时代答卷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 谢恒毅)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