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选人用人要加强党性鉴别,注重考察干部的境界格局和忠诚度廉洁度。党性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属性,关乎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组织部门当从严要求、从细把关,推动党性鉴别具体化精准化,确保选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广开视角,察准境界格局。境界格局的背后是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立场的硬性标尺。党员干部心怀“国之大者”,自然就能奉公为民;倘若心中只装着自己,必然徇私忘公。组织部门当善于量境界、观格局,坚持在考察政绩观上下功夫。综合运用谈心谈话、日常调研、考核考察等方式,深化“家家到、个个谈、人人研”,结合德能勤绩等方面,剖析干部是“真造福”还是“假造势”,精准绘出从政理念“立体像”。善用“大局观”透视研判,通过分析干部制定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等,洞察其是否能跳出“一亩三分地”看全局,把握好整体和局部利益,权衡好当前和长远发展。注重在进退留转前看“得失观”,用好明年市县乡换届这个“试金石”,观察干部如何对待组织安排、看待个人得失,能否做到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始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多维识人,核准忠诚本色。对党忠诚是首要的政治品质,没有忠诚,党性也就无从谈起。忠诚是一种内在品质,是思想深处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要准确识别和评价,必须从多维度出发。既看怎么说也看怎么做,通过民主生活会、公开承诺等渠道掌握干部表态发言,同步对照中心工作推进、改革发展实践等践诺表现,检验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看平时更看急时,注重收集日常工作中的作风表现,注重在防汛救灾、信访维稳等危急关头考验担当品格,把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的干部真正识别出来。既看现在又看过去,用好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实施动态跟踪,对不同成长阶段政治表现开展对比分析、相互印证,切实做到有迹可循、有据可依、前后贯通。
靶向施策,把准廉洁关口。干净干事是为官从政的底线。廉洁一旦失守,党性也必然失真褪色,须加强甄别筛选,坚决把廉洁不过硬的干部挡在门外。坚持抓在日常,对经商办企、违规兼任职、工作生活作风等行为进行常态化摸排管理,持续探索完善“八小时外”监督盲区,严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紧盯“关键少数”,拧紧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链条,压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出国(境)报备审批等个人事项报告,将组织审查嵌入离任交接、重大项目开展等关键时刻,推动全过程、全覆盖监督。强化协同联动,建立完善与纪委监委、公安、司法等部门协调机制,构建干部监督信息库,定期沟通信息、会商研判,同时发挥好来访、电话、网络等监督平台作用,及时受理、转办、查核并反馈,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干部廉政风险。(颜世佳 刘坤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