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向北开放擎枢纽 冰城通衢五洲才

——哈尔滨全力构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新路径

在全球创新版图加速重构、国际经贸格局范式转变的背景下,高端人才的集聚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尺。作为我国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黑龙江哈尔滨树牢“大人才观”,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富集的科教资源,以主动之姿开展前瞻性探索与创新性实践,全力构建我国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的新路径,加快打造招才引智“强磁场”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龙江振兴发展需求。

走进哈尔滨新区,这里为外籍人才提供优质的创业平台。来自俄罗斯的扎瓦茨基·阿列克谢在新区创办了哈尔滨苏俄克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我喜欢这里的创新生态,满意这里的生活关怀,让我决定留哈长期发展。”扎瓦茨基·阿列克谢的选择,正是哈尔滨国际人才政策成效的缩影。

2023年,哈尔滨制定出台《人才新政30条》,进一步提高支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的针对性和含金量,不断完善国际人才在哈工作便利政策配套,推动国际人才等外国人永居证便利化应用,优化永居证办理,设置外籍人才专办窗口,以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环境留用全球人才,让哈尔滨真正成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尽展才华、成就梦想的沃土。

“我们以政策举措创新为‘纲’,为吸引留用海外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朱大伟介绍,哈市紧密结合人才跨境流动特点,从大家关注的“关键小事”入手,建立了海外人才随迁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服务通道,完善了海外人才社会保险、医疗住房、税收金融等系列服务。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哈工大中俄联合校园等产业、人才集中区域,更打造了创新要素聚集、高端人才云集、多元文化富集的“类海外”环境,“对症下药”破解外籍人才在华“水土不服”问题。

“很高兴来到哈尔滨,与中国的优秀学子同台竞技、互动交流。”俄罗斯代表队克拉斯科夫・德・安说。去年9月,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在哈举行,赛事创新开辟国际赛道,俄罗斯、泰国等9个国家的18支代表队与来自全国30个省份的3400余支代表队精彩亮相。

哈尔滨以国内顶级创新赛事为“媒”,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和海外优秀人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中国研究生创新大赛正是其中一项生动的实践。依托“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哈尔滨)”,有10个大赛优秀成果签约落地,295个项目获融资支持等优先权益,最大限度促成项目留哈、成果留哈、智慧留哈,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实现以赛聚才、以赛促研、以赛兴业。

在哈工大中俄联合校园,中俄学生正合作完成应用物理学作业。这种异国学子“同窗共研”的模式,使“无国界课堂”成为真实场景。哈工大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6年来,已开展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化学专业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吸引集聚了一批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

哈尔滨以富集的科教资源为“钥”,实施中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合作项目,积极推进中俄中学联盟、中俄职业教育联盟建设,大力支持哈职大等院校与俄合作或赴俄办学,为构建外向型产业体系提供中外互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融会贯通的技能人才支撑。2024年,中俄中学联盟成员扩至124所,职业教育联盟增至153家,国际合作教育内涵发展初见成效。今年,哈尔滨还与哈工大联合启动“紫丁香”人才计划,设立“国际人才沙龙”,搭建全球智力交流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留住人才”。从政策创新到平台搭建,从赛事引才到深耕培养,哈尔滨正以全球视野、务实举措打造群贤毕至、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创新核心区”,通过汇聚海内外各领域高层次人才,为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王明姬)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