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祛作风之疴 固执政之基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生命线,关系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优良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征程上,祛除作风积弊,涵养清风正气,是党永葆先进、国家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须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构建常抓不懈的“祛疴固本”之制。祛除沉疴,需找准病灶、精准发力。首先,要坚持“以上率下”的铁律。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其身正,不令而行。要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约束自身及身边人员;带头深入基层调研,精简会议文件,力戒形式主义;要主动公开用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做到要求他人者先自省、禁止他人者先自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推动整个队伍作风持续向好。其次,要扎紧制度的“篱笆”。作风建设不能仅靠思想自觉,更需制度刚性约束。要持续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堵塞管理漏洞;加强纪检监察、审计、群众和媒体监督合力,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保持“零容忍”态度;将作风表现纳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廉政档案,与干部晋升、奖惩挂钩。最后,需畅通群众监督的“阳光通道”。群众的感受是作风最真实的晴雨表,要创新监督方式,通过媒体、社区宣传等途径,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定期公示涉及民生资金、项目审批等关键信息,确保群众知情权;同时拓展举报渠道,善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网络监督效能,确保群众监督便捷有效,有力促进作风改进。唯有将“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刚性制度的约束与群众监督的力量紧密结合,方能构筑起作风建设的坚固屏障。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只有接续不断的新起点。党员干部要将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每一次服务都传递真诚、每一次用权都体现公正,在时代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推动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纪委监委 王林玲)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