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在风雨大考中写好防汛答卷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明确指出,受灾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守土尽责、冲锋在前,筑牢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防线。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汛情为令、以责任为纲,在风雨大考中写好防汛答卷。

以“防”字为先,下好未雨绸缪的先手棋。防汛救灾的胜负手,往往藏在雨前的准备里,唯有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才能在洪水来袭时多一分从容、少一分被动,让“有备无患”取代“猝不及防”,以“万全之策”应对“万一可能”。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功夫下在平时、把风险挡在险前。要睁大“千里眼”,靠无人机巡查堤坝、借物联网监测水位,让科技手段成为防汛的重要工具;要织密“防护网”,对山塘水库开展“拉网式”排查,对老旧房屋实施“地毯式”登记,对低洼地段建立“台账式”管理,确保隐患点清、责任链明;要畅通“预警线”,用乡村大喇叭喊出预警、微信群聊传递信息、入户走访讲明措施,让每个村庄、每户人家都听得见预警、懂得避险。

以“冲”字为要,当好抢险救灾的先锋队。危难关头,方显英雄本色,“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当洪水肆虐,家园告急,党员干部必须闻令即动,向险而行,必须成为第一个蹚水的人、第一个扛沙袋的人、第一个冲进危房救人的人,以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要做堤坝上的“压舱石”,巡堤查险一丝不苟;做转移中的“摆渡人”,转移群众刻不容缓;做困境里的“突击手”,抢险救灾分秒必争。在浊浪翻滚的堤坝上,在倾盆如注的雨幕中,在转移群众的泥泞路上,在封堵管涌的激流漩涡里,党员干部需带头冲锋在前,用沾满泥浆的双手托举生命,以湿透的党徽彰显信仰,用实际行动诠释“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口号,旗帜无声,却能凝聚千钧之力;堡垒无言,却能抵挡万顷波涛!

以“守”字为基,做好灾后重建的勤务员。洪水退去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战斗的开始。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做好“后半篇文章”,以“洪水退一寸,工作进一尺”的执着,让受灾群众早日找回“家”的温暖。我们须迅速切换战场,全力投身灾后重建,清淤消杀、恢复生产、修葺房屋、纾解民困,挨家挨户登记损失,一笔一画记录诉求,用“坐在门槛上听民声”的耐心了解疾苦,以“民生优先”的尺度重建家园。唯有把灾后重建当作检验初心的考场,用脚步丈量灾情,用真心化解愁盼,才能让“风雨同舟”的承诺落地生根,让“枝叶关情”的情怀浸润人心。

汛情是试金石,检验着党性成色;洪峰是磨刀石,砥砺着担当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防”的周密、“冲”的勇毅、“守”的执着,在防汛救灾中践行初心使命,交出人民满意的防汛答卷!(王婧琪)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