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前沿理论 > 正文

准确把握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五个转变”

“五个转变”标志着新形势下中国城市建设的理念、方式、动力、重心、方法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和系统性变革,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将取得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

——————————

城市是文明发展的摇篮和现代化建设的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人口增加到9.4亿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正从关注增量、追求规模扩张、拉大城市框架的外延式发展,逐步转向关注存量、追求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

时隔十年,党中央再次召开的最高规格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目标,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人民城市作出战略指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曾提出“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一个优化、六个建设”,即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既体现了城市建设思想脉络的一以贯之、任务部署的接续相承,更凸显了我国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与持续健全,标志着我国城市工作重心全面转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城市工作的“时、势、事”当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牢牢把握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转变”和“五个更加”,即转变城市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发展动力、转变城市工作重心、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因应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五个转变”标志着新形势下中国城市建设的理念、方式、动力、重心、方法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和系统性变革,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将取得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准确把握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五个转变”,对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五个转变”的具体路径

在新形势下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五个转变”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方向,需要从理念、机制、行动等多维度协同发力,结合城市实际精准施策,其具体路径可围绕以下五方面展开:

一是从“重物轻人”向“以人为本”转变。适时调整以往城市建设更侧重水、电、路、网、园等基础设施硬件扩张的传统发展路径,从“以物为主”的投资转向“以人为核心”的投资,从“物的城市化”转向“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带更加强调“投资于人”,将人的多维需求和全面发展放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首位,将居民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核心诉求和生活环境、营商环境、政务环境等发展需要,作为城市规划与项目建设的首要依据,让城市发展更好赋能和更多惠及全体市民。

二是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走出片面追求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基数增加、经济体量扩张的“大拆大建”粗放型发展模式,走向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生态环境的“精细精品”集约型发展模式,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土地和建筑,加强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口袋公园、便民服务点等“微更新”,让市民切身感受到“身边的变化”,实现城市的结构优化、品质提升、文脉赓续、获得感增强。

三是从“单一发展”向“综合协调”转变。打破过往城市建设中各区域、各领域、各环节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打造全区域统筹、各领域融合、多方面联动的新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

四是从“政府主导”向“共建共治”转变。改变过去往往由政府单一主导的城市建设模式和大多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城市治理模式,搭建多元参与平台,鼓励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通过市民议事、听证会、网络问政等方式,在城市规划、项目审批等关键环节充分倾听民声和吸纳民意。鼓励志愿者、业委会、企业等充分参与城市治理,通过“社区驿站”“社区基金”“社区合伙人”等共建共治新模式实现“众筹”解“众愁”,让城市治理更贴合群众需求和满足人民需要。

五是从“传统管理”向“智慧治理”转变。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适度超前布局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数字智能基础设施,构建时时处处能够感知、万物互联、信息相通的新型智能城市体系,实现城市设计、建造、运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控。构建具有深度学习、自我决策、自我优化能力的“城市大脑”,有效整合政务、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数据资源来建立城市智慧治理平台,由“管”到“治”再到“智”,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发展的人民属性是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五个转变”的核心是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和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旨归,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多元活力,通过技术运用提高建设水平,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的城市”。

(作者系嘉兴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