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省海宁市海洲街道全面启动重点服务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友好街区”建设,形成“一套机制强引领、一张网络优服务、一股力量添动能”的三个“一”工作格局,联动各级各类资源对接“工作顺心、生活安心、善治同心”等多维度需求,给新就业群体满满的获得感,让“小哥”从“过客”变成“家里人”。
一套机制强引领。海洲街道以“党建+社企共建”为核心机制,通过精准整合辖区资源,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协同网络。一是整合“资源池”,将商户、企业及公共服务机构纳入党建“共同体”,为综合服务“两新”群体提供了土壤,形成“总部调度+多元落地”的联动模式,破解传统服务模式中资源分散、重复投入的困境;二是培育“两新”组织,通过打造5个“海善巴士”两新团组,推动一批具备产业优势的“两新”组织深度嵌入服务“两新”的工作体系;三是“物居业”三方协同,明确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物业、居委会、业委会在基层治理和服务“两新”群体方面的职责分工,具体解决外卖小哥“进门难”“登记烦”等问题,提升“两新”群体工作幸福感。
一张网络优服务。以党建为轴心,构建起“需求分层、场景联动、多元供给”的服务网络,推动服务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一是需求分层,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顺心、生活安心、善治同心”等差异化需求,以人的基础需求、发展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为纵深,逐层推进对“两新”群体的服务质效,使得“两新”群体从“歇脚充电”到“情感归属”的大部分需求得到满足;二是场景联动,依托15分钟“暖新路”、夏日暖“新”关爱地图等载体,将分散点位整合为IP化服务矩阵。其中,15分钟“暖新路”串联起3个社区,以15分钟为半径,整合健康档案、社区食堂、24小时驿站等多样化功能,夏日暖“新”关爱地图则清晰标注了分散在街头巷尾的“清凉补给点”的开放时间及服务功能,为“小哥”提供了实用的“清凉”指引;三是经营公益双向赋能,通过“10元骑手套餐”“积分兑换服务”等创新形式,将商业资源与公共服务融合,实现“服务不增负担、资源不流空转”的良性循环,为搭建起友好服务生态打好了基础。
一股力量添动能。海洲街道积极推动“两新”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激活基层治理“新能量”。一是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在梨园社区,外卖小哥通过“啡”凡议事会,作为代表参与楼道灯安装、小区改造等议题讨论,以“骑手视角”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二是志愿服务融入日常,长丰社区通过“文明吹哨人”项目,吸纳外卖小哥加入街区志愿服务队,参与反诈宣传、环境整治等行动,以积分兑换机制激励其主动投身社区事务,形成“服务有回报、治理有动力”的良性循环;三是双向奔赴激发活力,依托“暖心地图”等载体,将服务点位与治理需求联动,让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成为政策传播者、矛盾调解员,用“跑腿优势”解决社区问题,让“小哥”在奔跑中扎根社区,在服务中释放潜能,真正实现“组织嵌入行业、治理融入生活”的治理新图景。
(浙江省海宁市海洲街道党建办 吴姝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