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其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要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正风肃纪,锻造出扛得起重任、经得起考验的国企铁军。
筑牢思想堤坝,破除“酒桌文化”的沉疴痼疾。国企党员干部手握资源配置权、经营决策权,极易成为“围猎”的重点目标。如果“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的潜规则蔓延,将滋生权力寻租与利益输送。必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必修课”融入日常教育,通过专题学习厘清商务接待与违规吃喝的界限,借助警示教育剖析“一杯酒撂倒一群人”的惨痛教训,让“酒桌办事”的逻辑彻底失去市场。只有从思想源头上拧紧“总开关”,才能在推杯换盏的诱惑前守住政治生命线。
扎紧制度篱笆,构建“阳光行权”的监督闭环。部分企业将商务接待视为“例外空间”,报销审核流于形式,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根治顽疾需以刚性制度压缩模糊地带。推行公务接待“清单化”管理,严格限定标准、场所与人员范围;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对餐饮发票、报销凭证进行穿透式审计;完善“八小时外”监督网络,鼓励职工群众通过信息化平台举报违规线索。让每一次公务用餐都暴露在阳光下,使每一笔接待费用都经得起检验,方能斩断违规吃喝的利益链条。
高举问责利剑,树立“越线必惩”的鲜明导向。对违规案例的严肃处理彰显了中央对作风问题“零容忍”的坚定立场。国企领域应在作风建设上发挥表率作用。对顶风违纪者,无论职务高低一律从严查处,坚决杜绝“下不为例”的变通思维;落实“一案双查”,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领导班子成员同步追责;推动处理结果公开通报,形成“一人违纪、全员警醒”的放大效应。唯有让纪律戒尺真正带电,才能破除少数人的侥幸心理,树立起“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价值观。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肩负着壮大国有经济、服务国计民生的时代使命,更需以案为鉴、反躬自省,以“干事且干净、干净加干事”的操守擦亮初心,驱动国企巨轮破浪前行。(鹰潭市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祝梦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