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引领、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如何以人才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日,人民论坛调研组探访巴蜀大地,看成都未来科技城如何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人才是强国之本、竞争之基、转型之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成都未来科技城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把人才引育作为重要牵引,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引人才,激活城市发展内驱力
世界首款超小型便携式测绘无人机“维度Ⅰ型”、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源于成都未来科技城创新策源的“最强大脑”——天府绛溪实验室。
与以往的实验室不同,在天府绛溪实验室走一圈,人民论坛调研组发现大多数实验室都是“静悄悄”的,没有尖锐刺耳的机器响声,取而代之的是电子仪器运转的轻微声音。
天府绛溪实验室 成都未来科技城发展局供图
如何精准聚焦,在“产业出题”和“科技答题”间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天府绛溪实验室给出的答案是,以需求定向集聚和选拔人才,发挥高校优势,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干正事、能干大事、能出成果的创新平台。
距离天府绛溪实验室不远处,便是电子科技大学绛溪园区。该园区自2023年3月启用以来,导入电子科大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累计培养近5000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与其一路之隔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设置了12个科研实验室、6个行业实训基地以及1个高高原研究中心,于去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电子科技大学绛溪园区 成都未来科技城发展局供图
“差异化明显、各具优势,是实验室建立中心的突出特点。”天府绛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道,从人员结构来看,有的中心侧重于引进青年科学家,有的中心侧重于引进有经验的产品研发工程师,这种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截至目前,天府绛溪实验室已组建首届学术委员会,以各中心PI、CO-PI为核心集聚科技人才中坚力量,搭建科技和产业创新人才交流高端平台。已汇聚国家级人才领军的科研人才150位,全职博士生较2023年增长了4倍,全职海外人才增长了8倍。
人才齐备,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对此,天府绛溪实验室出台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使其享有一定比例的转化收益权,在制度上先行鼓励。同时,实验室已取得自主评定职称试点单位,在职称评审中将成果转化作为重要的可选条件。
“实验室将聚焦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前沿方向,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构建前沿技术研究与产业技术研究协同的创新体系,探索快速产业化机制,致力于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者、新人才新智库的聚集地、新知识新技术的策源地、新产品新业态的诞生地。”天府绛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
人民论坛调研组了解到,成都未来科技城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重大项目等吸引高层次人才,通过校地合作培育创新人才,形成学术生态圈、创新生态圈,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产业生态圈,最终形成以领军人才为牵引,“学术圈—创新圈—产业圈”融会贯通的人才发展体系。
“成都未来科技城的成功在于其定位准、项目优、保障好、配套强。”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总编辑王保平认为,当前尤其要整合园区内外资源,筑巢引凤,靠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创新能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全链条。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 人民论坛网 曲统昱 摄
优服务,打造人才生态新高地
近年来,成都未来科技城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以“浅丘公园城市·科技未来城市”为规划愿景,构建“两轴”“三区”“N园”城市空间格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让居民生活科技感十足、幸福感加倍。
走在街上,一个个充满科技感的设备映入人民论坛调研组眼帘:形似微型坦克的安防巡检机器人在园区内执行巡检任务;具备全自动巡航、动态避障等功能的无人环卫车以及清洁机器人在认真进行清洁作业……在成都未来科技城,人与机器的默契协作已成为可感可知的日常。
除了地上空间,地下还藏着城市“看不见的智慧”。
“这条近26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成都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指着屏幕向人民论坛调研组介绍,它如同一条“神经网络”,筑牢成都未来科技城这座智慧城市的安全底线。
做好人才“引育留”文章,除了“智”理有方外,还要着力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据悉,成都未来科技城在每个园区都植入“产业邻里”概念,在产业园区周边同步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学校、商业综合体等,实现“500米研发圈层+800米生活圈层”的空间布局。
“从人才公寓步行到实验室只需8分钟。”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员告诉人民论坛调研组,在她的生活圈内,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共7所,投用学位超5200个,医院、超市等基础设施齐全,“15分钟社区生活圈”成为现实。
生态建设同样可圈可点。漫步园区,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这里毗邻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三岔湖,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和丰富的水资源让人置身天然氧吧;绛溪河生态绿廊的建设,让诗意田园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完美融合。
成都未来科技城蓝绿交织、城园相融 成都未来科技城发展局供图
据了解,为了让人才愿意来、甘心留、踏实干,成都未来科技城还修建居住社区185万平方米,提供人才公寓817套、安置房超万套;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福田TOD,未来将依托临空临港优势,打造集办公、购物、展览、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社区。
如今的成都未来科技城,人气越来越旺,烟火气越来越浓。在这里,人们既能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又能拥有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科技转化和幸福指数同步跃升。
一座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的“未来之城”,正阔步走来。(作者:人民论坛网 曲统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