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波,倒挂金钩,任意球直接破门……这些通常属于顶级职业赛场的精彩瞬间,如今却在江苏城市足球联赛,也就是网友们亲切称为“苏超”的赛场上频频上演。
“苏超”的爆火常常与“散装江苏”等网络热梗的联系在一起,赋予了其全新的文化符号并注入活力,将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竞争转化为足球场上的良性对抗。场上是对手,场下是兄弟,比赛成为增进省内城市间了解与交流的独特平台,弥合了“散装”带来的心理距离;赋能城市形象文化输出,赛事成为展示城市风貌和文化的独特窗口,通过“苏超”让各个城市有了自我宣传和文化输出的绝佳机会;激活当地经济活力,赛事的出圈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吸引了一大批球迷前往现场观赛,比赛日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繁荣,“足球+”的产业链逐渐显现,成为地方经济新活力点。
“苏超”出圈的是比赛,载体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苏超”,不是掀翻了兄弟城市之间友谊的小船,而是展现了十三个城市良性竞争、敢为人先的共性追求;十三个城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走出了各自特色的路径,但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治理理念,都在努力让赛事办成人民心中最好的样子。
一切偶然都是必然,“苏超”的爆火是天时(社会需求)、地利(江苏地域文化特色)、人和(民众热情与组织运营)共同作用的结果。火爆的“苏超”吸引许多兄弟省市的关注,不少地方纷纷复制“苏超”模式搞起自己的体育赛事,我们在欣喜这项赛事扩展延伸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思考——热潮能否持续,避免昙花一现,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考题。“苏超”超越了简单的体育赛事范畴,成为映射社会需求、凝聚地域认同、提振足球信心、激活地方经济的多棱镜。其实,要学习的“苏超”不是模式,而是理念——尊重基层,尊重人民,尊重实际。因此,“苏超”给予的启示不是采用何种形式、搭建怎样的平台,而是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政绩观,把提升幸福感、满意度作为答题要点,立足实际、量体裁衣,积极回应群众期待,这是背后托举“苏超”的基层治理核心力量,也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图景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