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百余名来自全国7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齐聚宁波鄞州,带着朝气与期待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科室文秘、基层治理等岗位开启暑期实践。这场“家燕归巢”活动,让青年学子感知城市发展,也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人才。年轻干部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需在选拔、培养、管理的全链条上精心培育,才能让更多“后浪”在时代浪潮中成长为可用之才。
在“选”上做文章,让年轻干部“引得进”。在地方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年轻干部的选拔质量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力度与创新发展的高度。选拔的首要标准是政治素质过硬,但如果将这一核心标准沿用传统的“一考定乾坤”模式,无疑会让人才选拔的质量止步不前。在人才选聘时应创新政治表现“全息画像”机制,如宁波市鄞州区引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将心理素养、道德品行等指标纳入考核维度,全面评估人才综合素养。同时建立政治素质档案,在常规考察基础上延伸至高校、实习单位、社区等多场景,重点征集人选在德智体美、遵纪守法、社会实践等场景中的政治表现。这种全方位“体检”,既守住了新进干部政治底线,又避免了“考试状元”成为“实践矮子”的尴尬。
在“育”上下功夫,让年轻干部“留得住”。年轻干部初入职场,犹如璞玉,需精心雕琢才能成器。理论教育不是搞“大锅饭”,需“精准滴灌”。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干部应根据各自需求提供专业化培养清单。要坚持按需施教、分类培养原则,理论教育分领域设置专题、青年讲堂按岗位定制内容,把政策理论、群众工作等核心能力拆解成可学习的具体技能。实践历练需“风吹浪打”,干部能力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在一线摸爬滚打“练”出来的。浙江近年来多地建立起了年轻干部制度化轮岗和双向交流机制,把乡村全面振兴主战场、信访维稳第一线、项目建设最前沿作为练兵场,帮助年轻干部在复杂环境中深化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初心叩问。
在“管”上见真章,让年轻干部“用得好”。管理是干部成长的保障,既要有约束的硬度,也要有激励的温度。严管与厚爱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于干部健康成长的目标。严管要抓早抓小,年轻干部刚入职时,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需要及时引导,警惕“刚起步就摔跤”。为年轻干部配备政治导师定期谈心,能及时纠正思想偏差;针对高风险岗位制定监督清单,可防范小错演变成大问题。这种全周期管理不是束缚手脚,而是帮助干部在干事中不越界,在成长中少走弯路。厚爱要容错撑腰,改革创新难免有失误,若求全责备只会让干部畏首畏尾。为新进干部建立积分考核制度晒出实绩,把积分排名体现在考核评优之中,让干多干少不一样。明确容错边界划出底线,让年轻干部卸下“心理包袱”,在敢闯敢试中展现作为。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力社保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 杨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