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印发《在全市推广“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意见》后,奉化区委、区政府坚持民生导向、需求导向,创新推出“暖暖的新家·一房三居”项目,通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为困难家庭提供精准长效帮扶。今年,奉化区委社会工作部进一步深化项目内涵,聚焦困难儿童、老人、新就业职工等群体需求,实施“阳光书房”“适老宜居”“暖新安居”等专项行动,将单一的房屋改造升级为系统性民生工程,切实提升困难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统筹协调,兜牢民生底线。一是部门联动聚合力。牵头成立项目专项工作组,印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系统梳理各成员单位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政策资源,形成供给清单,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协同灌溉”,项目开展以来,已累计整合政策资金近200万元。聚焦“一老一新一特”等重点群体,靶向实施“一房三居”工程,全年计划为困难儿童打造“阳光书房”20户,为困难老人完成“适老宜居”25户,为新就业形态困难职工完成“暖新安居”10户,为特殊困难家庭完成“亮化美居”45户。二是精准排摸清底数。以全区在册6891户困难家庭名单为基础,依托村(社区)网格体系,发动党员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开展“地毯式”入户走访,围绕“房屋结构安全、水电管线老化、厨卫设施缺损、门窗墙面破损”四类重点居住问题,详细了解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建立“一户一档”需求台账。项目实施以来,已完成入户排摸2000余户,力争两年内完成改造对象200户。三是闭环管理提质效。坚持“重实用、微改造、保安全”原则,构建“需求评估、一户一策、施工跟踪、验收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组织专业施工团队量身定制改造方案,严把安全关、功能关、成本关,规范施工流程与标准,联合开展验收与满意度反馈回访,确保改造成效,形成工作闭环。目前,已完成改造验收141户,服务对象满意度达100%。
汇聚多元力量,激发社会动能。一是专业志愿强支撑。积极招募装修行业专业志愿力量参与项目施工,为每位志愿者购买人身保险,并提供积分礼遇,提升志愿者持续服务的热情。如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为项目提供免费线路改造支持。二是公益资源广引流。通过掌上奉化、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项目感人事迹,吸引社会各界持续关注“暖暖的新家”,已累计推送专题报道10余篇,阅读量超10万人次。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发布项目进展与需求清单,广泛发动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如在“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中,为溪口镇2户困难老人家庭发起定向募捐,共筹集善款5万元。三是行业协作降成本。积极对接厨卫、建材装饰、家电等行业协会及爱心企业,争取行业支持与公益让利,以成本价、公益价或定向捐赠形式,为项目提供必需的装修物料。如厨卫行业协会组织5家会员企业,以成本价为项目提供瓷砖、马桶等材料。
深化长效关怀,实现助人自助。一是延伸服务解难题。利用日常接触,深入了解帮扶对象在心理、家庭、社会融入等方面的“软需求”,通过专业社工链接资源,志愿者上门服务,针对性地满足帮扶对象多层次需求。项目开展以来,已为10户困难儿童家庭提供亲子关系辅导,为12名慢性病老人提供云问诊代配药等服务,实现学习桌椅、电饭煲等“微心愿”百余个。二是赋能自助增动力。坚持“助人自助”理念,为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帮扶对象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支持等志愿服务,着力提升帮扶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如将5名低收入帮扶对象培养成为属地助老志愿者,通过开展每日上门探视独居高龄老人等志愿服务为其每年增收2000余元,低成本缓解山区高龄独居老人“养老难”与低收入人群“增收难”的双重困境。三是引导反哺促循环。依托各村(社区)的志愿服务站点网络,搭建“专业社工策划引领、骨干志愿者陪伴指导”的志愿服务支持平台,引导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心怀感恩的受助者,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受助”到“助人”的转变。如组织有泥工、木工等技能的受助家庭以低成本人工费参与到偏远山区“暖暖的新家”改造项目,将部分受助家庭培养成为“弄堂长”负责居住周边环境卫生。项目实施以来,已有20余名帮扶对象成为注册志愿者,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00余次。
为确保帮扶成效持久,避免“昙花一现”,奉化区建立了“需求发现-资源对接-跟踪回访”的闭环机制:专业社工定期入户评估需求变化,志愿服务团队按需响应提供持续服务,职能部门则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完成41家,另有50家正在施工。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委社会工作部 林燈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