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120余名北京市“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从北京西站出发,奔赴祖国西部基层。2025年,北京市“西部计划”共招募820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将陆续前往新疆、西藏等1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为期1到3年的志愿服务。他们是这样一群年轻人,怀揣着基层历练播撒的理想火种,踏上人生新征程;运用专业才华浇灌乡野艺术之花,让美育在田间地头绽放;在上下求索中,探寻生命的深度与广度。这群青年人才以志愿精神践行西部诺言,用拼搏汗水书写灿烂青春。
新时代呼唤青年担当,祖国需要处正是青春绽放的地方。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光彩,这是当代青年应有的选择。自2003年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实施,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用脚步丈量山河,以实干践行初心,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奉献智慧和汗水。22年来,已有59万余名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2000多个县(市、区、旗)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西部志愿服务经历为青年成长提供了丰厚滋养,他们在实践中拓宽视野、锤炼本领、磨砺意志。服务期结束后,这批年轻人纷纷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有的成长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有的在专业领域独当一面,有的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有的则凭借过硬技术成为企业争相引进的创新人才。这些生动事例印证,广袤的西部大地正是青年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沃土。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一代作为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其职业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等重大战略背景下,西部广袤天地大有可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求青年人才勇担使命,深入西部基层,在实践中读懂国情民情,在服务中锤炼过硬本领。俯下身去倾听群众心声,沉下心来钻研实际问题,通过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攻克每一个发展难题,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这些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实践经历,不但为西部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也为个人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西北戈壁的科研阵地上,黄麒钧以苦为乐,用数十载光阴诠释着科技工作者的坚守;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卢佳睿,选择回到四川家乡的田间地头,用智慧与汗水浇灌乡村全面振兴的梦想;广西百色的大山深处,驻村书记黄文秀将最美的年华奉献给家乡热土,为乡亲们点亮希望的明灯……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证明,最动人的青春,总是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选择西部,就是选择让青春理想在边疆热土上纵情驰骋;奔赴基层,就是让青春梦想在实践沃土中拔节生长。西部计划为青年搭建了知行合一的成长平台,在这所“社会大学”里完成的是人生重要的实践启蒙,收获的将是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当青春与西部相遇,这样的抉择总让人心潮澎湃。二十余载春秋更迭,一批批年轻的面孔来了又去,但那份“奔赴西部、扎根基层、响应祖国召唤”的赤诚始终未改。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期待更多青年人才把握青春韶华,在服务西部、奉献基层的火热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奋斗中绽放最绚丽的光芒,谱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作者:黄勇)
